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聚焦新型城镇化的五大核心问题


 

  三秋时节的荆楚大地,到处生机勃发、活力涌动。由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中共荆门市委主办,中共沙洋县委、中共钟祥市委承办的2014国家治理高峰论坛湖北峰会暨“中国农谷·带头人”论坛第三届年会,于10月16日-18日在荆门市彭墩村举行。

  本次论坛分为开幕式、开题演讲、主题研讨等环节进行。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总编辑贾立政,荆门市委书记万勇致辞,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喻立平代表主办单位致辞,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肖菊华主持开幕式。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国务院国资委商业科技中心研究员罗天昊作主题演讲。湖北省委党建办主任张建文、湖北省住建厅副厅长赵俊、湖北省国土厅教授级高工陈平、山东平邑县地方镇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武汉市竹叶山村党委书记陈志福等参与主题研讨。研讨环节分别由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本举,人民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辑、人民论坛网总编辑陈阳波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村党委书记(支书)等基层带头人、湖北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荆门市各县(区)委书记、中欧商学院校友会代表及媒体记者等300多人与会。

  本届峰会以“新型城镇化——我们在行动”为主题,与会者围绕新型城镇化、基层治理现代化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地研讨。与会者普遍认为,此次论坛成果丰硕,回答了目前社会关切的五大核心问题,对基层治理及稳定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平台推广价值。

  (一)新型城镇化应该解决什么问题?

  城镇化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农民如何转为城市居民、农地如何转为城市用地、农业如何转为城市产业。荆门市委书记万勇在致辞中指出,此次峰会聚焦“新型城镇化”主题,践行了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契合了“四化同步”发展方向。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都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用辩证的思维、清醒的研判,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积累成果,为荆门跨越发展注入持续而强大的正能量。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农谷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运用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情商”,以敢为人先的锐气激发热情,以上下求索的执着砥砺智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郑风田教授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巨大的转轨时期,土地已经实现三权分置,宅基地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土地抵押贷款也逐渐明朗化。近十几年的发展经验证实,将土地做抵押换取银行贷款搞建设,是一条完全可行的道路。中央对土地制度改革大方向的定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政策、资金、红利摆在眼前,各村镇带头人要引领农民抬头看路、把握机遇,最终在不依赖“等、靠、要”的前提下,根据当地资源禀赋走出各自的城镇化道路。

  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模式选择,宋洪远研究员在会议上谈了他的看法。他认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就要以人为核心,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以城市为依托、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来推进城镇化;二是以村镇为依托,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他将新型城镇化划分为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模式和以村镇为依托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模式两种类型,并针对现实中的问题,分别阐述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歌猛进,农民的形象也悄然发生变化。农民不再是二元社会中、户籍上单纯的政治身份,它更是积极参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职业象征。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农民“散户式”粗放经营、职业技能跟不上产业步伐、无法充分参与竞争已开始成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城镇化提质的绊脚石。

  面对转型期出现的种种问题,郑风田教授表示,应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培训投资、注入人力资本,用以武装农民头脑已经势在必行。

  (二)新型城镇化有何特点?

  如果我们对新型城镇化没有一个全面、系统地准确理解,在实际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就会出现过于强调某些方面而忽视另外一些方面的问题,很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旧的问题解决了一些,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许多。而此次论坛,与会领导与专家对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哪,具体到基层又有哪些表现,进行了热烈讨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核心 休闲 总结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