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是十年前罗志军同志担任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时的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也是2008年他担任省长后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 基层联系点。多年来,罗志军书记十分关注高淳的发展,多次到高淳调研指导工作。今年6月27日,罗志军书记在新华社智库要情动态上批示:“高淳的经验可以 进一步总结提炼,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典型在全省推广。”8月22日,罗志军书记在高淳调研时指出,各地要学习借鉴高淳经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更加清醒、理性、务实地推动科学发展,走出有自身特点的转型发展之路。
高淳地处江苏省西南端,东部是丘陵山区,西部为水网圩区,全境被固城湖、石臼湖和水阳江所环抱,拥有“三山两水五分田”的生态黄金比例,自然资 源禀赋突出。但受制于区位交通、产业基础等因素,经济发展速度一度比较滞后。如何扬长避短,走出一条具有高淳特色的发展路径?2004年,县委、县政府从 本地实际出发,提出“生态立县(区)”发展战略。十年来,持之以恒走生态为本、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打响生态品牌,推动经济社会步入创新驱 动、绿色崛起、幸福赶超新阶段。
2005年,高淳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2008年,跨入江苏省全面小康达标县行列。2010年,创建全国唯一国际慢城、全省首个国家生态 县。2011年,创造20多项国家和省市“第一”、“唯一”。在宏观经济环境较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高淳区经济亮点频出,保持高位增长,近三年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6%、30.2%和16.2%。去年以来,先后受国家环保部委托率先制订美丽乡村建设指标 体系,被国家财政部列入美丽乡村示范区试点,“高淳模式”被国家农业部在全国总结推广。今年9月份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现场会将在高淳召开。
——山水之美充分彰显。“生态特色、水乡景观、丘陵风貌”的优美自然景观令人陶醉,形态各异的村落或依山而建、或临水而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的生态园林景致令人向往。三年来,全区游客数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32%、30%。
——地标品牌快速崛起。“国际慢城”、“固城湖螃蟹”、“中华水运第一县”等众多品牌闻名全省乃至全国。尤其是国际慢城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吸引了省内外许多城市前来参观学习,仅2013年就达到60多批次。
——生态惠民效果显著。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3年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均居前列。城乡环境宜居宜业,社会 环境安定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感位居南京市前列。区域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达80.45岁,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82岁。
——后发优势逐步显现。一批超十亿元或超亿美元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长壮大,电子商务交易额、软件产业营业额、服务外包执行额保持逐年倍增态势。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2亿美元,总额超过过去10年总和,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一、坚守生态理念,增强绿色崛起战略定力
多年来,高淳区委、区政府秉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与时俱进实施生态立县(区)战略,不懈探索绿色崛起之路。
留住绿水青山,就是保护第一资源。高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既没有在乡镇企业热潮中异军突起,也没有在开放型经济浪潮中突飞猛进,发展基础较为薄 弱。然而,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也意味着对环境破坏较少,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山清水秀生态美”作为最大资源,把“守住绿水青山”作为发展底线,对各地普遍存 在的“GDP崇拜”不跟风、不盲从,率先把“生态”提高到战略层面,一以贯之地践行“快与慢、富与强、舍与得、美与善”四个辩证统一的发展理念,在区域竞 争的巨大压力下恪守“加快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原则,充分彰显绿色产业之美、绿色环境之美、绿色风尚之美。
改善环境质量,才能实现永续发展。曾几何时,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高淳兴建了一批工厂,但大量污染破坏了环境。生态环境亮出的“黄牌”,让高 淳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必将遭到大自然报复,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区委、区政府经过认真思考,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保护与 发展是对立统一关系,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根本之策在于做好“统一”这篇文章,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让一切经济、社会活动与生 态环境相协调、相融合。无论发展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决心和定力不变,坚持一任接着一任干,就一定能构建好生态、好业态、好心态三位一体 的新文明形态。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4-08-26/108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