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东莞市以改革创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日前,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2013年第10期《全面深化改革》栏目,刊登了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的署名文章——《以改革创新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文章全面、深入介绍了近年来东莞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成效和经验。

  农村改革发展历来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坚持走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迅速从一个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东莞奇迹”、“东莞模式”。但是,随着内外因素的变化,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逐渐显现,推进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近年来,东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抓手,出台实施推动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1+5”系列政策,努力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一、农村集体经济是东莞改革开放成就的生动体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莞立足实际,抢抓发展机遇,实行市镇村组几个轮子一起转,调动各级积极性,推动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成为诠释“东莞模式”的有力注解,成为反映东莞市改革开放成就的靓丽名片。

  一是特殊的规模总量。截至2012年底,东莞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263.1亿元,约占全省同级集体总资产的1/3;净资产998.2亿元,约占全省同级集体净资产的40%。村组两级总收入155亿元,纯收入85.3亿元,村均分别达2789万元、1535万元。村组两级净资产超过1亿元的村有302个,占全市总村数的54.3%;村组两级纯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村有256个,占全市总村数的46%。

  二是特殊的发展模式。1978年底,东莞兴办了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太平手袋厂,掀开了农村集体在无资金、无技术、无人才、无市场的情况下,利用旧祠堂、仓库等作简易厂房,引进外资开办来料加工厂,发展集体经济的序幕。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外资的大规模涌入,农村集体逐步走上一条开发土地,修建厂房,兴办“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发展加工贸易,分享工业利润,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路子。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逐步从市场竞争性领域退出,重点发展资源性物业和收益相对稳定的行业,进一步做大物业租赁经济。通过这种“出让土地、建厂收租、以地生财”的发展模式,农村集体不仅获得租金、管理费等直接收入,而且借助人口扩张、消费增加和土地升值获得大量间接收益。

  三是特殊的经济地位。作为东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农村集体经济不仅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土地、厂房、资金等基本要素,还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口、2/3的经济存量、2/3以上的工商企业。可以说,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主要来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市经济发展的成果——生产总值和财税收入,也主要来源于以农村集体经济为载体的工商企业。

  四是特殊的社会贡献。农村集体经济是保障村级组织运转、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农村城市化的重要物质力量。村(社区)的运转费用以及治安、环卫、计生、社保等公益福利费用基本由集体经济承担,以集体经济为载体的工商企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居民就业问题。作为“藏富于民”的可靠保证,集体经济承担着2/3户籍人口的福利分红;农民人均收入中来自集体经济直接分配的占1/6,加上与集体经济间接相关的收入超过1/3。2012年,东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944元,分别是全国、全省的3.2倍和2.4倍。在集体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下,全市农村居民整体上实现了宽裕小康,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全覆盖。此外,农村集体经济在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推动东莞农村集体经济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经过长期高速发展和粗放经营叠加,东莞市农村集体经济要素制约、增长乏力、负担沉重、体制束缚等问题困难日益凸显,转型发展的倒逼压力越来越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强化 建立健全 积累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