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深化对农村城镇化认识十题 城镇化是城乡双向互动的历史过程


  中国的城镇化是21世纪的一场影响深刻的重大革命。如果说20世纪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那么,21世纪一定是“城镇引领农村”,城镇化成为社会发展主题。这意味着整个中国的社会根基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化进程面对的并不是铺满鲜花的地毯,而充满着各种矛盾。随着农民进城,问题也将会进城。对城镇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有足够的认识。当前最为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工市民化。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却因为户籍在乡而不能享受城市市民一样的均等待遇。“一城两制”的格局造成相当多数的农民工对城市缺乏归属感,甚至因被排斥而反叛秩序。尤其是“在乡无根,在城无靠”的二代农民工愈来愈不满意“一城两制”的处境。这是历史遗留的紧迫问题,需要尽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让这部分人分享城镇化的成果。二是加快农民享受市民化的公共服务。近几年这方面成就斐然,但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农村公共服务建设还远远不能适应农民的要求。特别是水、电、路、环境等基础工程较差,制约着农民享受市民化的公共服务。

  十、城镇化将使中国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新的节点上

  城镇化与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历史变动过程。在现代化之初,面临的是一个乡土中国,主要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和贫困问题。这三者是一体的。农民问题因为相当多数的农民缺乏土地而引起,缺乏土地自然容易陷于贫困状态。因此,现代化的第一个节点是解决农民问题、土地问题和贫困问题。由此有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耕者有其田”、毛泽东推动的“打土豪、分田地”,邓小平支持的田地承包到户等主张。这一系列变革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中国的现代化因此步入正轨。正如亨廷顿所说:“政治现代化的源泉在城市,而政治稳定的源泉却在农村。”伴随城镇化,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城镇成为主导性社会力量。而城镇社会与乡土社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说乡土社会的特点在于“稳”,那么,城镇社会的特性则在于“变”。城镇社会充满着变革,也带来着一系列变数。城镇人口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他们希望政治能够不断回应社会的要求和呼声。随着农民进城,问题也集中到城镇了,而且由于城镇本身的“集中性”,还会放大问题。因此,城镇化意味着中国的现代化进入到一个新的节点上。在这个节点上,发展问题与公平问题同时存在,自由的要求与秩序的维护的张力同时存在,公共需求不断扩大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之间的矛盾同时存在。这使得国家的政治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耕地 核心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