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营街
峨山岔河乡凤窝村
核心阅读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云南省及时起草《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美丽乡村建设有了时间表,有了量化指标。乘此东风,一些州市先行先试,部分乡镇、村庄规划已经完成,新一轮乡村建设拉开序幕,为具有云南高原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有益的探索。
民企
以工哺农辟新途
一些企业唱起了工业反哺农业的主角,成为建设“美丽乡村”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
玉溪
有“云南第一村”之称的红塔区大营街社区,利用集体企业积累的资金,投资2.2亿元,对28年前改造过的旧村进行二次升级改造。目前,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近尾声。全社区1366幢双拼特色民居和460套高层单元居民住宅,重新构建出了一个宜居宜养、宜游宜商的“云南第一村”。
早在1985年,大营街人就利用从乡镇企业掘到的第一桶金,启动了旧城改造计划。由集体投资5000余万元,使全村的人均居住面积由之前的不足8平方米提高到50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此后又建设了汇溪公园、汇龙生态园、玉泉湖公园,使大营街成为人均拥有69平方米绿地的现代化生态村镇。2012年,大营街社区经济总收入达128.4亿元,企业上缴税金1.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2元。为了在有限的地盘上拓展发展空间,大营街人计划投入13亿元,用3至5年时间,重铸“云南第一村”新形象。如今,这一计划正在实现。
大理
在工业反哺之路上,大理白族自治州的特色产业之路同样异彩纷呈。
大理利用“两烟”,核桃、畜牧水产、生物药业、蔬菜、蚕桑、薯类、特色水果、茶叶、特色花卉等高原特色生态农业产业优势,千方百计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了农民增收。2012年,全州农业龙头企业128户,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户、千万元以上的有60户,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147.8亿元,农产品出口额完成1.5亿美元。在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州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89元。据不完全统计,从2006年至今,大理州各类企业(不含烟草系统)共支持资金突破10亿元,援建项目2000余个,惠及近35%的农民群众,有力地推动了全州“三农”工作的跨越发展。
昭通
民营企业介入“美丽乡村”建设,正成为一股潮流。镇雄县的民营企业黎明化工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在村建设中抢抓机遇,在建设牛场镇田坝村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田坝村位于镇雄县牛场镇,距离县城61公里,镇昭公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气候宜人。全村辖2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彝、苗3个民族共计5233人。黎明化工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将自身发展与全村经济社会发展通盘考虑,制定了“靠企业发展,靠产业支撑,靠科技致富,建设和谐型、生态型村”的发展思路,编制了确实可行的田坝村村建设“规划方案”。如今,以栽桑养蚕、畜牧业、种植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等产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以沙厂、石灰厂、农用运输车队等为主的集体经济初具规模,以铁厂、电石厂和水电厂3大民营企业为重点的骨干企业取得较大发展,村民生活蒸蒸日上。
村容
环境整治增活力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元素。
盐津县
盐津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一片历史厚重、交通便捷、奇景交融的热土,境内重山叠嶂、资源丰富、生态良好。为了让广大乡村变靓变美,盐津县一是做足山水文章,严格按照“城镇上山”的要求,最大程度保持自然风貌。二是挖掘历史文化豆沙古镇。抓住地震恢复重建之机,依托“五尺道”,僰人悬棺,将灾后重建与文化旅游开发、城镇规划、村建设、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了灾后重建的新模式,使豆沙由灾区变为景区,由落后村落变为美丽集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示范名镇。三是彰显生态优势。大力推进“森林盐津”建设,立足昆水线纵贯全境及其生态优势,打造了百里村建设示范长廊,一幅“路在山水中、房在绿林中、人在美景中”的如诗如画的村画卷。目前,已累计投资6.932亿元,打造了354个各级示范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3-10-12/107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