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研究


  (四)主体作用发挥难

  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引各方面广泛参与,举全社会之力加以推进才能有望实现。因此,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没有发挥出来,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没有调动起来,是影响社会主义村建设成败得失的关键。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农民对村建设各项工作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缺乏参与热情,“等、靠、要”的现象较为普遍,致使一些地方的创建工作中存在“上热下冷”的情况。之所以如此,纠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两个不到位”所至:一是党委政府宣传引导还不够到位。一些地方由于前期宣传引导不够,工作推进难度较大,惠民工程出现了好事难办的被动局面。比如部分农民对农房改建的重要意义、优惠政策等了解不多,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处于“要我建”的被动局面。二是充分发扬民主还不够到位。少数地方在农房改建中有搞“形象工程”和包办代替的倾向,没有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没有得到尊重和保障,由此导致了“工程上马、群众设卡,尚未竣工、信访不断”的现象。

  (五)文明乡风形成难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村的科学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虽然只有五句话20个字,却是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于一体,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对社会主义村的一个全景式描绘。五个方面必须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如果单独拿出其中的任何一句以偏概全,抓住一点不计其余,那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村。但在村建设实践中,一些基层领导因为急于在任期内改变当地农村面貌等原因,有意无意、自觉不自觉地把社会主义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把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建设上,只注重大兴土木上项目、搞建设,却轻视和忽视了“乡风文明”等软件建设,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如一些地方的农村存在陈规陋习多、小偷小摸多、封建迷信多和聚众赌博多等“四多”现象,影响了农村的和谐与稳定。还有一些城中村和城郊村的农户在获得征地拆迁补偿后手头虽然有了钱,生产生活条件也明显改善,但村里部分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却未能得到较好地解决,整天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吃喝玩乐,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成为村里的不稳定因素。

  此外,土地指标紧缺等资源要素制约也是当前村建设中基层干部群众反映比较普遍和集中的问题,这在一些山区农村表现尤为突出。

  二、加快推进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规划引导

  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必须坚持“没有规划不实施,没有规划不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规划先行,真正使村建设彰显出“科学规划布局美”。

  规划层次决定创建水平,要科学编制村建设规划,坚持把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建设规划中,用科学的规划提升建设水平。村建设规划既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布局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相辅相成,彼此兼容,实现无缝对接,体现一致性,又要根据村庄的区位条件、社会发展、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等来合理规划居住点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文化教育、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内容,体现全面性。要在充分考虑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根据“适度超前”的原则和中心镇、村布局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村建设规划,确保规划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在规划酝酿和制定过程中要注重群众参与,多听群众意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力求做到既科学民主又富有特色,使村建设真正惠及群众的生产与生活,彰显出实用价值和实效性。规划的修编完善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要努力减少乃至杜绝规划执行中的随意性,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提升规划执行力。规划一经审批通过,就要严格依据执行,不能由于领导人事的变化、思路的变化而朝令夕改,随意变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群众 土地 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