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以来,我国的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健全,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面临许多难点与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着力应对,以确保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一、当前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难点问题
(一)规划引领落实难
规划引领是“党政主导”的重要体现,但在村建设的实践中依然存在规划引领的龙头作用不到位问题,规划的科学性和执行力都有待加强。在村建设推进过程中,一些地方的各类规划,特别是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不匹配、不衔接的问题时有所见,导致村庄建设规划和建设项目无法落地。另外,规划执行中的随意性和不到位等现象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出现规划与实施脱钩的情况,规划只是桌上摆摆,墙上挂挂,用来应付检查和装点门面,而实际操作中还是凭着想当然,跟着感觉走。规划执行不力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农村建房秩序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管,没有章法可言,“建新不拆旧”和超标建设等问题比较突出。许多地方一户农民拥有多套住房,每户农民至少有两宗土地。据某市国土部门抽样调查,因建新不拆旧等导致一户多宅的情况占比在25%左右,最多的甚至达到“一户四宅”。超面积建设、违法占地、巧立名目建设等情况时有发生。少部分农户假借各种名义违规占地建房,有的以发展生产兴办家庭工商业为由要求多用地,有的以父母与子女分家、祖父母与孙子女分家等要求立户建房,甚至有的夫妻以假离婚要求分家建房。还有部分农民已经在城里买房置业和享受着城镇住房保障政策,但却以“祖屋”为由不肯拆除农村旧房屋。凡此种种,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和社会不公。
(二)长效管理到位难
村建设既要重建设,更要重管理。村建设是一项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造福于民的惠民工程,但如果相应的管理服务跟不上,好事就难以办好。经过前几年的环境整治和村建设,大量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需要日常管理和维护,村容村貌需要日常卫生保洁,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长效管理机制在一些农村尚未健全,管理措施的落实还很不到位。一些乡村重建设轻管理,创建活动成功后,设施维护和卫生保洁等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反弹现象。这几年的农房改造建设改善了农民住房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农村人口集聚,但由于农民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习惯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如果相关的管理服务跟不上,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如以多层、小高层、高层为主的农民社区,部分农民公共卫生意识不强、房前屋后从事种养殖、封建迷信等一些陋习给社区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还有一些农民基本上没有物业费概念,形成了“部分人拒交物业费―物业管理难以维系―公共设施失修、垃圾不及时清理、偷盗现象时有发生―更多人拒交物业费”的恶性循环,类似情况在一些大型农民集中安置社区较为普遍。
(三)建设资金筹措难
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高、任务重,涉及面广、投入量大,从村域经济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都需要大量资金。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增收困难,筹资渠道不多,村建设资金过度依赖于政府投入,导致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是制约村建设的一大难题: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资金不足。农房拆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而财政投入有限,已成为影响农房改造建设全面推进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一些集体经济薄弱村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许多地方目前村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除政府投入外,主要是通过土地复垦收入来平衡,但建设在前、复垦在后,启动资金筹措难度较大,通常是以村干部向银行贷款或个人先行垫资等方式来解决建设启动资金,不仅压力大、风险也大。二是农户自筹资金难度大。农户个人储蓄,再加上宅基地复垦等得到一定补助,有一定的建房资金,但大部分还存在较大缺口,而困难户的压力则更大。由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导致创建成果难以巩固,长效机制形成困难。一些村虽然创建成效明显,但却负债较多,可持续发展没有保障。甚至有的村出现“建一个示范村,添一个贫困村”的情况。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9/2012-11-21/10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