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村容村貌

嬗变从新农村到新社区


这或许是新世纪以来,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次村级组织设置改革,温州5405个行政村,通过“转、并、联”方式,挂牌组建了856个农村新社区。延续了 千年的“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幅度在温州实现着嬗变:社区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正在往农村嫁接,公共服务逐步向农村延伸,“城乡一体化”的轮廓也越发清 晰。由此,农村已慢慢“转身”为社区,农民也正在逐渐适应新身份——“居民”——

温州日报记者 郑海华

从村到新社区,从农民到居民。2011年,随着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推进,人们熟悉的乡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发生嬗变。

去年6月底,全市290个乡镇(街)撤扩并为131个,温州完成了新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乡镇区划调整。11月底,全市5405个行政村,通过“转、并、联”方式,挂牌组建了856个农村新社区,实现了全市全覆盖。

村庄变社区,这一变局是如何铺开?“农民”变“居民”,这一字之变,又将给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哪些变化?就此,记者走访了相关部门,走进农村新社区,解读从“村”到“居”之变!

从5405个到856个,如何布局?

——可转可并又可联,平均六村合一社

“领取低保金、办理爱心超市卡,一个小时就搞定,方便兮!这在以前,跑镇里,甚至要跑市区,来回要花一天时间。”50岁的仙宅山村村民林崇元,当了 几十年的农民,如今他又有了一个新身份——西岸社区居民。令他高兴的不是“农”变“居”的洋气称呼,而是大大便利了的新生活:仙宅山村、西岸村等11个行 政村联合后成立的泽雅西岸社区,建成了一站式社区服务大厅,承接了众多区、镇下放审批事项,让众多村民享受到了新社区“30分钟服务圈”的便利性。

七山二水格局让瓯越大地遍布 “麻雀村”“空壳村”。市民政局基政处处长何长缨介绍,我市原有行政村5405个,是全省村庄数量最多的一个市,且村庄规模小,山区、海岛自然村 多,500人以下的村就有2191个,占村总数的40.5%。千人以上的村仅有1319个,仅占村总数的24.4%。

“如此多小规模村庄的存在,使得资源得不到集聚,公共设施重复建设。”市民政局副局长、市委社工办副主任王绍寅说,从中央到地方,涉农、扶农的资金 分处各个部门,公路要村村通、农家书屋要村村建、便民服务点要村村有,使得有限的资金“天女散花”般地落在了星星点点的村落上,不仅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层次 不高、公共服务严重滞后外,还造成了公共资源的严重浪费。改革村级组织设置,转变成农村新社区,有利于增强村级组织功能,打破村庄间的壁垒,有效引导农村 土地、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优势互补和集聚效应,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城乡社区十二五规划,依照1650的大都市空间布局,去年我市大规模地推进了村级组织设置改革,根据地域相连、风俗相近、规模适中等原则,将全 市5405个村改整合856个农村新社区,平均6个村合成一个社区。其中,村庄数量最多的乐清市,由910个村庄整合118个社区,平均7.7个村合成一 个新社区。

行政边界突破后,村村之间如何融?

——各村力量聚一起,各自为政变共享

行政边界打破了,社区牌子挂起来了,村与村之间如何融?真的能形成1+1>2的集聚效应吗?这是很多村民所疑虑的。而这些疑虑,在走进瑞安塘下镇九龙社区之后被一一打消。

天然小溪流水潺潺,岸边翠竹吐绿,葱茏的绿地簇拥着排排住宅楼,别具特色的休闲公园,古朴幽雅的园林小品……一走进九龙社区的中溪花苑,一个洋溢着现代都市气息的生态家园生动地展现在眼前。

51岁的陈岙村村民钱邦光热情地把记者邀进家里坐下,向我们展示刚装饰一新的三室一居。他说,紧赶慢赶才赶在龙年春节前搬入了新居。他和妻子脚有些 不好使,以前住六层的落地农家屋特别不方便,所以特别羡慕城市里的高档社区,人车分流,车到地下室后,还可直接坐电梯到家门,下雨也不怕淋浴。但像我们这 样的家庭,虽办了小工厂,一年也有四十来万的收入,但还是买不起城里的房子,而且到城里也不现实,生意就没法照顾。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规模小 嫁接 绿地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