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广西:沼气助力生态建设


一到月底,家住北流市新圩镇平安山村的村民傅勇就会拿着一张卡,跑到案台岭的小操场排队交钱。“这是沼气储值卡。每次想买多少立方米,自己说了算。现在家里烧水、做饭、照明等都用沼气,又方便,又实惠!”一说起沼气,傅勇喜笑颜开。

  自2011年10月以来,平安山村100户人家一户不落地用上了管道沼气,由3公里之外一家养殖企业的大型沼气池供气。村民们不仅告别了茅草薪柴,也解除了之前养殖场粪便之污,真正过上低碳生活。

  10多年前,广西就在全区范围内推广沼气池建设,农村不再砍树烧柴,往昔黑糊糊的石漠化大山或光秃秃的林中斑块,如今草木纷披,满目苍翠,在春天里百般红紫,芳菲正浓。“广西推广沼气,让能源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四受益’。”自治区林业厅厅长陈秋华一语中的。

  据了解,沼气入户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广西一度遇上“成长”烦恼,但是通过创新发展,广西沼气建设焕发新生机。

  沼气池助力“山清水秀生态美”

  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县凤城镇凤凰村,沼气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亮点。

  凤凰村处在大石山地区。过去,村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过量放牧、砍伐木柴和烧山开荒,脆弱的喀斯特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结果,山上水源断流、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繁,石漠化日益加重,生产生活陷入困境。

  现在,凤凰村440个农户,已经兴建512座沼气池,沼气入户率116%。这意味着,一些农户修建了不只1座沼气池。村里的猪粪、鸡粪、牛粪、马粪全部集入沼气池,发酵出的沼气用来烧饭、烧水、炒菜和照明,沼气液则成为农村自产的“有机肥”。“砍柴”,这种凤凰村曾经最不可或缺的劳动内容之一,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凤凰村,喀斯特森林恢复,放眼望去,山坡变绿,林木耸翠,空气清新。

  石山面积占70%的凤山县,沼气池数量已达31725座,沼气池入户率82%,98.74%适宜建池的农户都建池了。凤山县林业局局长安永发说,凤山每座沼气池每年可节柴3600公斤,相当于1亩薪炭林的产柴量。全县31725座沼气池,每年可让4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还直接产生经济效益2665万元,解放劳动力57万工日,提供高效有机肥20吨。

  广西大学监测数据表明,凤山县水土流失面积由2001年的17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0.5平方公里,减少了82.1%,土壤年侵蚀量由退耕前的150.5万吨减少到现在的47.8万吨,减少68.2%。

  大石山恢复青绿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凤山县局部地区水不下山,泥不出沟,村民的生产生活走向良性循环。

  据了解,截至2014年8月底,广西累计建设沼气池405.6万户,沼气入户率达50.45%,位居全国前列。每年产沼气15.8亿立方米,可替代240万吨标准煤,受益人口达到2400多万人。

  行走在创新发展路上

  弄杂村,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的一个典型石山村,石漠化严重,农户普遍养猪,按常理应该发展沼气。但建造沼气池,往往无土可挖。许多地方建了沼气池,受石山地形、施工条件影响,池体狭小,降雨又不足,沼气池建好后无法正常使用。

  2013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驻隆林县“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工作队进驻弄杂村弄杂屯。分析情况后,工作队引进上海一家公司的新型便携式组装沼气池。这种沼气池,不需要在地下挖土方搭建池体,只要选择合适场地略加平整即可安装。它能增温保温,产气效率高,高海拔、低气温地区和冬季也可以使用。它可以拆卸移动再安装,进料和维护简单方便,可连续使用15年以上。

  现在,弄杂村的农户轻轻摇动新型沼气池的抽水泵,粪池中的原料就会通过抽水泵注入池内,老人、小孩也可轻松操作进料。这一特点,使这种沼气池在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的“空巢农村”很受欢迎。

  新型沼气池每座容积3立方米,价格3000多元,多数农户会感到“贵”。隆林各族自治县实行合同制管理: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与沼气池用户签订协议,农户只交1000元运输、安装和后续服务费用,其余费用则由县政府承担,县农村能源办拥有沼气池产权,农户拥有使用权。农民感到沼气不贵了,使用方便了。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石漠化 立方米 水土流失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