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休养生息是修复自然生态的捷径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所着《生态新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部专着汇集了春云同志近三十年来对生态和生态文明不断研究、探索形成的新观点、新理念,立意高远、论述深邃,阅后思之,颇有感慨。

  春云同志长期关注生态问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实际工作中,就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国土整治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和实践探索,撰写、主编了数百万字的文章和专着。《生态新论》一书是他对生态和生态文明研究、思考、实践的综合与概括。

  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恢复生态,即实施休养生息战略,是他的一个重要生态与生态文明观点。他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又很少给予,以致生态系统长期超载运行,日渐衰退,失去平衡,可谓“元气大伤”。时至今日,面对自然生态脆弱、疲惫的状态,亟需让其适当地休养生息。他指出,这是破解环境危机、修复自然生态最便捷、最有效、成本也最低的举措。

  实践证明,让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会产生比人工工程更大、更多、更好的效果和效益。作者在书中指出,从地球生物圈的演化看,自然生态是由亿万动植物和微生物经过数十亿年的繁育、进化而构成的有机生命系统。这些生物物种、尤其是较低级的动植物,大都具有比人类等高等动物所不可比拟的强大生命力、繁殖力和耐受力。它们特殊的内部构造及其生长发育基因、机制,决定了其自身对生存环境的高度适应性及变异性,与自然生态演变同步进化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人类之所料。长期以来,自然生态的这种强大生命力和生产力在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下被压制、破坏,其中不少生物资源由于被过度开发使用而逐渐衰竭。然而,一旦排除了人为的干扰、破坏,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其潜在的强大的自我修复再生能力和生产力就会像久旱逢甘雨、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迅猛成长、加倍繁殖,展现出巨大再生复壮优势。

  这一论点,客观实在,令人醒悟、深思。这既是对自然生态演变规律形象化的科学描述,也是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的深刻体会和阐述,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作者在书中强调,施行自然休养生息,推进生态建设,必须秉承生态文明新的理念:一、人类是大自然的成员之一,与自然界其他生物是平等、友好、相互依存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二、大自然孕育、抚养了人类,人类应当知恩图报,善待自然,不可忘恩负义,对自然万物施以暴行;三、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理所当然,但一定要取之有度,不可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的承载力;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遵循“人际公平、国际公平、代际公平”的道德准则,不可侵占属于他人、他国和后代的权益;五、倡导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力求效益最大化、消耗最低化、对环境影响最小化;六、以可持续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摒弃一切“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七、发展成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而不可少数人独吞等。也就是说,人类对待大自然,必须匡正理念、摆正位置,公正善待之。人类是万物之灵,应当发挥具有思维和高智商的优势,承担起关爱、呵护、疏导、优化大自然的责任,引导和保障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生生不息、平衡有序发展。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变异性 生态环境恶化 可持续发展 后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