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秋末冬初,水稻等各种农作物收割完毕,就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过去因为农作物秸秆没用途,村民在田头焚烧秸秆的现象时有发生。今年,在浦东新区大团镇农村田头,经常可以看到上海润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派人到田头大量收购农作物秸秆,使当地焚烧秸秆的现象看不到了。
“农作物秸秆是可利用的宝贵资源,经处理后可变成有机肥。”在上海润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场长杨华新兴致勃勃地说。走进位于车站村的秸秆处理场,只见场地一边堆起了高高的“稻柴捆”,一个占地3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内,输送机、粉碎机紧张忙碌着。
59岁的杨华新以前曾在芦潮港农场工作,对生态循环农业情有独钟。他在海潮村、车站村先后创办了有机肥生物处理加工场、蚯蚓养殖场、生态葡萄园,终于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牛粪污染问题。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能否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肥?他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农科专家的支持。2012年,“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被列为区支农资金整合项目,旨在把循环经济的理念运用于农业生产,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包括平整土地、新建道路、围栏、水电等,配备了运输机、粉碎机、装载机、翻堆机、生物菌处理等设施。据介绍,秸秆处理是将经过粉碎的农作物秸秆与牛粪、鸡粪等混合,加入一种特殊的微生物菌,经过40余天的耗氧发酵处理,就可变成没有臭味的有机肥。“关键是需要合适的生物菌帮忙。”杨华新说,将禽畜粪便加工制成有机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农作物秸秆、菌菇废料等。为了找到能够处理农作物秸秆的微生物菌,他曾到上海农科院、北京农科院等部门请教有关专家,找到了最有效的生物菌后,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今年秋收期间,该公司秸秆处理场投入运行,每天派出50余人到各村田头收购水稻等农作物秸秆。一般一亩水稻田会产生100个“稻柴捆”,每捆1元,农民每亩可增收100元。
目前,“润华”公司年处理秸秆的规模为5000余吨,“润堡”公司有机肥场年处理禽畜粪便6000余多吨,加工制作成生物有机肥料3000多吨,基本可解决大团地区产生的农作物秸秆。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准备再建造一个处理规模万吨以上的秸秆处理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3-11-28/83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