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江苏南通秸秆还田期盼“大农机”


 

  秸秆还田是一项新的生产技术,实施秸秆还田既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又可保持水土、促进农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生产方式不仅利于土地自身生产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农民来说省时省力,方便快收快种,提高生产效率。如东、如皋市江苏省的农业大县,自2001年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以来,效果怎样?记者为此进行了探访。

  秸秆焚烧是伴随农业现代化发展而出现的现实问题,煤电代替燃料,机械化取代畜牧耕作,秸秆的燃料、饲料用途效用降低,加之大型造纸企业秸秆需求量降低,秸秆可使用效率急剧下降。特别是农业生产中,麦秸留茬太高会影响播种,或因天气变化需要抢时抢种等问题都造成了农民集中焚烧秸秆的行为,实施秸秆还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秸秆还田效果显

  还田是秸秆禁烧“铁律”下,切实可行的疏导途径。对于家住如东岔河镇金桥村的机手杨应明来说,2009年开始的还田,打开了增收之门。“头两年还看不出来,原先水稻亩产不到1100斤,最近两年约1200斤,化肥用量少了。”同样,在如皋桃园镇万亩高产示范片,自2007年进行秸秆机械化还田以来,小麦亩产由1050斤上升到1190斤。

  市土肥站站长郁伟介绍,2008至2010年,由市土肥站组织对部分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田的土壤养分及作物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监测。监测数据显示,通过2至3年的秸秆还田,每千克土壤中氮、钾、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014毫克、6.6毫克、0.82毫克,土地板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稻、麦等作物增产可达8%至10%。郁伟说:“秸秆还田调节了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结构,长期坚持,作物的增产效果明显。”如东农机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朱凯文回忆说:“秸秆机械化还田以前,我家田里的泥硬到用钉耙砸都砸不开,翻地、松土费时费力。现在机械还田,不仅省时省力,而且土壤明显疏松多了。”

  14日,杨应明正开着拖拉机给村里最后几亩地进行秸秆还田作业。今年49岁的杨应明,于2008年自费购买了一台15马力小型拖拉机和还田机,承包了村里四五百亩地的还田工作。杨应明说:“一亩地的还田收入60元左右,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赚2000元,差不多一年就能收回购机成本。”

  李世平,如皋高新区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负责桃园镇近4万亩田的粮食全托管。李世平说,在秸秆腐烂过程的前期会吸收土壤中的氮,还田初期需增加氮肥用量,一亩地增量约20斤,按照目前每100斤45元的氮肥价格计算,成本增加约8至10元;秸秆腐烂过程后期会向土壤里释放氮、钾,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后期尿素的使用量下降,一亩地少用20斤尿素,按每100斤105元的尿素价格计算,成本降低约20元。因为秸秆还田会增加用种量,成本增加约10元,种、肥方面的成本基本持平。还田工序方面的人工作业费约每亩15元。通过还田,小麦、水稻的增产幅度为8%至10%,以还田前亩产800斤小麦计算,亩增60至80斤,收入增加60至80元;以还田前亩产1000斤水稻计算,亩增80至100斤,收入增加120至150元。

  小农机难保还田质量加速流转期盼“大农机”

  市农委农机推广中心主任缪明说:“秸秆机械化还田已经成为我市秸秆综合利用‘1X’模式最主要,也是最易于推广的秸秆利用方式。2009年,我市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34.95%,在全省13个地辖市中名列第一,2012年的机械化还田率达到48.49%。”

  以小型拖拉机还田为主,大中型秸秆机械化还田设备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秸秆还田效果。还田质量差的土地不仅无法增产,相反还有可能导致作物出芽率低、病害虫害加剧等一系列问题。据农机推广中心统计,目前我市15马力小型轮式拖拉机上万台,20马力以上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保有量5470台,其中50马力2931台,80马力919台,我市大中型还田机械主要集中在如皋、如东、海安等种粮大县,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全市大中型秸秆机械化还田机具保有量只占机具总量的30%以下,远远满足不了我市秸秆机械化还田的需求,小型秸秆还田机械作业面积占比偏高,影响了还田质量。

  “因为是头一年,印象很深,我开着‘小拖’下田,土地板结得厉害,拖起来很吃力,也费油,有的地块几乎走不动。”杨应明说,“秸秆还田深度不到8厘米,耕深不达标,秸秆翻不下去,表面浮草变多。而小麦播种深度大约为3至5厘米,过多的浮草会导致种子与土壤接触不充分,影响出芽率。”市土肥站站长郁伟说:“翻埋深度不够直接影响到秸秆的腐烂速率,降低通过秸秆腐烂提高土壤氮、钾等微量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还田效果大打折扣。”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拖拉机 水稻 小麦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