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蒲江:探索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国家环境保护部正式授予蒲江县“国家生态县”称号,并列入第五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蒲江县一举囊括国家生态县、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县, 跃升为我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新地标。蒲江生态成绩来自于多年坚持不懈的积累,历届县委、县政府对有害环境保护的事坚决说不,对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工作全 力支持。

  蒲江作为农业大县,三农兴则县兴,生态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区域,难点也在农村。如何既助力农村各项富民产业,又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发展机制?蒲江探 索良多,由此攻坚克难。结合产业布局和村建设,在全县广泛开展生态家园建设,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清运等示范项目建设工作。其中, 建立畜禽养殖循环经济模式,有效地治理了农村普遍存在的面源污染问题。

  建沼气池变废为宝

  新能源也是增收

  沼气灯、沼气电饭煲、沼气灶、沼气热水器,大塘镇双石村彭忠银家使用沼气能源的设备很齐全,打燃沼气灶,火苗呼呼地冒,火力一点不比其他燃气灶 逊色。这要得益于他家去年建的沼气池,“光燃料能源这块费用,一年能省五、六千。”彭忠银家在当地算个小养殖户,一年能出栏100头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 一直是困扰他的难题,“过去没有处理办法,随便排放,又污染环境。”彭忠银道出了曾经让农村养殖户头疼的难题。如今,通过建沼气池的办法,不仅使散养户的 养殖畜禽粪便成为新能源产生的原料,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另一项收入。

  彭忠银家建的50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仅为自家带来了新能源,而且还为自家的猕猴桃、柑橘、茶叶保障了农家肥的灌溉,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节约了生产成本,水果和茶叶都更绿色生态,长势喜人。

  像彭忠银这样建沼气池的散养户,在蒲江县已不鲜见,据了解,蒲江县根据散养规模,制定了沼气池建设标准,“家里喂了10来头猪的,一般建一个 10立方米的沼气池就够用了,”蒲江县环保局有关人士介绍说,蒲江县政府鼓励有养殖的农民每家都建沼气池,建筑材料全部补贴,每家只投人工就行。据悉,目 前蒲江散养户建沼气池的已覆盖90%以上。

  对于规模养殖的大户和养殖企业,蒲江环保局有更严格的规定,在东岳村正在新建的鑫隆猪业养殖场,笔者看到400立方米的沼气池和100平方米的 畜禽粪便干湿分离区已经先期建好,并且养殖区域实现雨污分流。年出栏1000头生猪的大塘桂花社区国泰养殖场,沼气池和干湿分离区是补充新建的,但去年才 建好今年就让养殖场获益不少,“干的成为有机肥原料,湿的灌溉果园,这一项能增加几万元收入。”养殖场负责人高兴地说。

  循环经济模式让农户直接受益,沼气池变废为宝,养殖污染治理不再成为难事。

  延伸农机服务

  养殖污染治理实现多赢

  蒲江县田园农机专业合作社最近一直很忙,社长何国术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抽施粪服务队队长,进入10月,他每天最先安排的就是合作社14台抽 施粪机具赶赴各地田间地头。“从10月到来年4月都是田地施肥的适宜时间,抽施粪服务也是最忙的时候。”据何国术介绍,现在每台车每天要跑五六趟才能基本 满足农户需求,合作社正在计划使用农机补贴,再增配10台新车,更好地满足施肥季节农户需求。

  洪福村的王大爷告诉笔者,现在有了这只服务队,彻底解决了沼气池处理后的畜禽粪便的利用问题,服务队一个电话随叫随到,每车收费一百多元,就把沼气池腾空,灌溉到田地里。“沼气池处理后的畜禽粪便,以前人工挑去施肥要几个人一整天,人工都不止一百元。”

  为了应对农业用肥的淡季,这个农机合作社还与村社合作修建了一个公共储存池,便于在不用肥时,把散户家中的畜禽粪便集中储存。

  蒲江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称,蒲江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也要得益于这些年蒲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绿色、 生态、有机种植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该县通过坚持“种养平衡”原则,全县年出栏生猪100万头需配套20万亩经济作物。目前,蒲江县柑橘、猕猴桃、茶叶、 蔬菜等种植总面积约50万亩,已达到实现全域种养平衡的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处理 散养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