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国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转型期,要深入研究城镇化、工业化、资源能源、体制改革与保护的互动关系。
第二,呼吁公众关注环境热点和焦点,要加强环境与社会领域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第三,针对新老环境问题交织中的爆发,要从环境导向出发,分区域研究总量、质量、风险解决的方案、可行性和可能性。
那么其次要从总体思路上看,要基于“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实践,要结合环境保护形势的变化,解决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体现新的思路和新的导向,有这么几个:
第一要强化环境规划体系的顶层设计,“十二五”要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国家综合规划的统筹作用,内容与任务要适当的向专项任务领域延伸,进一步 强化对专项规划的指导和调控,构建以总体规划为基础的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同时要强化国家环境保护规划体系对省级规划和区域规划的统筹作用。省级规划、区域 规划在功能定位、目标指向、重点任务等方面要与国家规划做好衔接,并鼓励地方开展自选动作。
二是要强化民生和质量的导向,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十三五”规划是第一个总体目标基本定性明确的规划。所以“十三五” 必须以环境质量为导向,以群众关心的环境热点问题为重点,重点关心的土壤、农村、地下水等薄弱的环节。要研究“十三五”乃至中长期可能出现的苗头问题明确 “十三五”期间改善的路线图和提出解决方案。
三是要着重综合管理和协同的防治,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已经发展到必须要进行综合管理的阶段。“十三五”必须要更加注意多要素的协同防治,比如地下 水、地表水、饮用水的污染综合防治、区域污染治理、产业结构调整,联防联控,土壤地下水的综合防控,农业发展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要注重地方区域与国家联动,要坚持突出重点与分类指导,特别关注区域差别化的问题。在“十二五”规划总量方案和质量目标分别落地基础上, “十三五”重点质量的改善方案也要进一步落地,并与其他区域一般性的要求,国家和各省同步工作相结合,共同形成规划的内容和技术的基础,初步考虑在东中西 部,选择典型的区域进行,自下而上差异化的规划研究。
第三从规划编制上来看,在形势判断、思路明确的基础上,要系统的研究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加强新环境问题的研究,除了开展传统环境问题分析之外,要加强新的环境问题,特别是苗头性、暂时不具备解决条件的环境问题的研究,注意舆 论动态和社会关注的焦点、热点。如光污染与烟排放的问题、社会消费领域的问题、新化学品和淘汰显示化学品,污染场地的修复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问题。
第二是合理构建重点目标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构建要适应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要求,重点突破土壤、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量化评估指标,力争实现全要素指标体系,并增加环境健康、生态系统等方面的指标。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反映人民群众所处环境状况、质量,反映人民群众的切 身体验和直观的感受。
第三是要注重研究重点区域的问题。那么“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分类指导,突出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导向,要进一步推进环境功能区划,严守生 态红线。树立底线思维,提出改善的任务和措施,对资源、能源的输出,战略性的水资源的补给等特殊区域问题、特殊的环境保护战略和政策措施等问题,要研究农 业、农村、农民面临的环境问题,推进城乡环境保护统筹发展。
第四是要研究提出重点领域的路线图,按照问题导向综合管理的思路,要突破一批重点问题,大气污染领域,重点研究PM2.5为代表的颗粒物控制问 题,水环境的领域,重点要解决总量和质量响应的问题。研究磷等污染物综合防治的问题,典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自然保护区成本效益,重要物种资源、经济 价值、生态补偿绩效、土壤环境等方面,开展全国土壤环境分区的研究,摸清土壤污染防治重点突破的区域。
第五是要搞好重点工程投资支撑的研究。
第六是要进行重点政策机制的研究。在健全和完善常规环境保护政策的基础上,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环境管理转型,提前谋划开展重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评估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体制和职能运行的效能,提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3-10-22/8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