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耿家营 建水源区生态小镇


  在全乡72个自然村,普遍制定了生态文明“乡规民约”,在乡规民约中都有明确的环境保护内容。

  2011年以来,各项工作不断巩固推进:完成了2365个三格式化粪池卫生厕建设;建成生态氧化塘43个,垃圾收集房80个,公厕17个,沼气35个;推广种植美洲黑杨24028株,美洲黑杨育苗6万株,完成集镇绿化、退耕还林、水源地非法定责任田和承包地退耕还林1390亩,完成道路绿化40.5公里,水系绿化8.6公里。

  全乡实现百分百文明殡葬

  按照全面绿化、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的原则,对“三沿五区”视野可见范围内坟墓进行了整治,实现了死者100%火化,100%入公墓安葬,进一步巩固了全乡殡葬改革工作成果,殡葬改革工作位于全县前列。

  2010年4月,耿家营乡开始新建农村公益性公墓。耿家营乡党委书记、乡长李星华介绍,全乡共有9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因为涉及到公墓占地、祭拜亲人、公墓管理等问题,只建立一个大型公益性公墓显然是不行的,通过研究讨论,乡里最终确定,以村委会为单位,各规划用地100亩,各自建立公墓,由村委会统一出资、统一管理。5月中旬,公墓全部建设完毕,与此同时,全乡实现了100%遗体火化,100%骨灰安葬进公墓。

  羊桥村委会党委书记李建德的母亲就葬在村委会公墓。李建德说:“母亲2010年10月过世,全家人都支持文明殡葬,母亲的后事全都由政府包办,而且已经年过90的父亲也表示死后葬在老伴旁,带头文明殡葬”。李建德说,自从带头文明殡葬之后,村里有老人过世,家属都直接就打电话联系他,一切由政府包办,实行火化。

  老大难的殡葬改革在耿家营多措并举下顺利实施,乡里把殡葬改革管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项目,由领导干部、党员带头,推行文明殡葬。充分采取宣传、教育、法律、经济、行政措施,加强殡葬改革执法力度,同时,清理整治“三沿五区”坟墓。实行奖惩激励文明殡葬机制,每火化1具遗体,并进入公墓安葬的,运尸费、火化费、骨灰盒、骨灰寄存费、公墓安葬费由乡政府承担,并给予家属1000元补助,所属村委会根据实际情况也对家属进行不低于200元的补助,家属可凭火化证明、公墓入葬证明领取。

  2011年以来,耿家营乡继续加强“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坟山墓地整治工作。搬迁新建宜九二级公路范围内的坟墓至公墓集中安葬,对原有的“三沿五区”可视范围内的坟墓进行植树遮挡,加大植树绿化力度,加强管护,植树成活率达90%,实现“见树不见墓”的目标。2012年除已搬迁进入公墓的210冢和平毁的1冢活人墓外,还对254冢坟墓进行绿化遮挡,绿化率达100%。

  “三个发展”大讨论进一步激发动力

  加快建设美好幸福的耿家营

  耿家营乡党委书记、乡长李星华说:“当前,耿家营乡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宜九二级公路的全面通车和宜九二级公路绿色经济走廊的建设,必将推动耿家营乡对外开放的步伐;二是县委‘工业上山’、园区‘哑铃状’发展的重大决策,把耿家营乡由传统的农业乡变为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全乡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必然快速推进,也必将有力地促进全乡农业现代化进程。在‘三个发展’大讨论活动中,全乡广大党员、干部清醒地认识到今后的一段时期,耿家营乡将成为县域经济增长最为活跃的区域,在全县的政治经济地位必将大幅上升。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树立时不我待的理念,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推动耿家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总体要求,结合实际,耿家营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

  “兴工业”。通过工业化推进全乡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发展。利用县委、县政府把耿家营乡列为一类工业发展乡镇,以北部为市级特色产业园,南部为省级工业园区,宜九二级公路为主轴的“哑铃状” 园区布局建设为契机,做好服务工业园区建设工作,通过工业化推进全乡城镇化进程,实现耿家营乡跨越发展。

  按照“省级工业园区重要的生活配套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部重要的旅游服务集镇、宜良城市重要水源区生态小镇、乡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定位,推进集镇开发建设。同时认真整合资源,在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和跟踪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通过良好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使耿家营乡成为一片投资兴业的热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绿化 马蹄 休闲 退耕还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