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跻身“国家级生态乡”的耿家营将根据“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总体要求,按照“省级工业园区重要的生活配套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部重要的旅游服务集镇、宜良城市重要水源区生态小镇”的定位,推进集镇开发建设,通过“兴工业 稳农业 美生态 活旅游 弘文化”战略,瞄准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耿家营彝族苗族乡位于宜良县境东北部,占地194.33平方公里。全乡下辖9个村民委员会,72个自然村,共有人口18983人,少数民族人口6352人,占全乡人口33.5%。居住着汉、彝、苗、回、哈尼等多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集聚的少数民族山区乡,山多地广,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是烤烟,粮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
马蹄河由北向南贯穿全乡,为全乡主要水源。境内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水能及旅游综合开发价值。
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14506万元,比上年增11.5%;农民人均纯收入3624元,比上年增10%;实现地方税收1058万元,比上年增48%。
“四群三深入”与“一对一”联村包户有机结合
为建设“幸福乡村”奠定基础
2011年5月,宜良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创新,实行机关干部“一对一”联村包户工作,帮扶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生产,改善城乡环境。为确保持续出实效并形成长效机制,活动将持续至2016年5月。
而耿家营乡把“四群三深入”活动与“一对一”联村包户工作和“四创两争”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得到更好更有效的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成效;农村水源地、河道、坝塘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城乡园林绿化和退耕还林工作得到加强;坟山墓地得到整治;全乡各民族和谐相处、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耿家营乡党委书记、乡长李星华无不自豪地说,这可是为建设“幸福乡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马蹄河畔的国家级生态乡
2010年,按照环保部《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则(试行)》要求,耿家营乡已经通过了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的相关公示、复核,现待正式命名。因为新修订的《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则(试行)》对环境质量、环境净化防治和生态维护与建立等方面做出了更高要求,耿家营能获此项荣誉,更显示了其背后“生态、绿色、健康”的份量。
为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耿家营乡在省级生态乡环境规划的基础上聘请昆明市环科院编制了《云南省耿家营彝族苗族乡环境规划》,于2008年7月得到批准,予以实施。经过两年的严格实施,全乡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及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生活污水处理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清洁能源普及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森林覆盖率、绿色及无公害产品面积等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国生态乡镇的考核标准。其中,全乡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无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平方米,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7%。
马蹄河系珠江流域南盘江支流,流域涉及耿家营乡8个村民委员会、20个村民小组,是全乡群众名副其实的“母亲河”。为保护好流域生态环境,耿家营制定了《马蹄河自然保护区(暂行)管理规定》;成立了马蹄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每年列支专项资金,负责对保护区内的天然林资源、水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文物景观资源的保护及管理。结合珠江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对马蹄河沿岸1000米范围内进行分期分批绿化。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在引进企业时,乡政府严格执行水源水生态保护区3公里半径内不引进有污染的企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得经济发展。
对污染和损毁生态环境严重的面山采石、取土点(场),坚决予以关停,恢复面山植被,对集镇面山、交通沿线面山进行绿化,增加森林面积。现在,集镇面山绿化率达到85%以上,交通沿线公路面山率达到80%以上。全乡清洁能源普及使用户数占总户数5082户的80%以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2-05-15/82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