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近年来,全球酷暑、干旱、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各国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

  一、“十一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显著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统筹考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国际和国内、当前和长远,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颁布并实施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积极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我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进程,推动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6%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11.2%的增速,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由“十五”时期的1.04下降到0.59。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9.1%,节能6.3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CO214.6亿吨,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核电在建规模、水电装机容量、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农村沼气用户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工造林62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05年的18.2%提高到2010年的20.36%;不断加强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工作,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明显加强,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建立。这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的重大贡献。

  二、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

  从国际看,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全球排放空间已成为稀缺资源。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温室气体排放规模大、增速高,国际社会对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大国际责任的期待不断上升,我国已不能走发达国家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无限制排放温室气体,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速。

  从国内看,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进程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消耗了大量能源资源,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一大瓶颈。我国是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而紧迫。在加快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抓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契机,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性任务,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切实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水平。

  同时,绿色低碳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和低碳技术已成为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新领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与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保障能源安全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政策取向是一致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承担国际道义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利用好应对气候变化的机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这不仅可以避免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碳排放的“锁定效应”,而且可以通过大力开发低碳技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能够与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相适应的城乡基础设施和灾害应对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双赢。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之前,国务院研究确定并对外公布了我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动目标。2010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气候变化 温室 政策措施 强化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