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湖南农村新能源建设“三湘”大地沼气热


    正是乡亲生火做午饭之时,笔者走进湖南省桃源县枫树乡田河村,从村里的小山上远望,一栋栋房屋掩映在绿树之间,却不见炊烟袅袅的景象。

    村民李福初每年养猪近200头,建了一个日产20多立方米的沼气池,除自家用外,还接通管道供村里其他6户村民用。该村村民说,自从村里建了沼气池,大家便告别了以前畜禽粪便随处见、污水横流臭气相闻的日子。

    这只是三湘大地沼气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湖南省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农村新能源带来的实惠。据统计,自2005年以来,该省新建沼气池79万余个,保有量达210多万个,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2000多处。沼气建设也正成为一个新产业,全省拥有各级别持证沼气生产、服务从业人员近2万人,年纳税3300多万元。

    沼气技术后发赶超

    沼气要普及,技术是关键。该省大力支持技术创新,惠泽于民。许多沼气从业企业和技术员在常年的生产实践中,根据积累的经验,敢于创新,创造了许多全国领先的产品和技术,如改性水泥做发酵池等。益阳市资阳区技术员龙武华,设计出新型水压式渣液自动循环沼气池,攻克了原来沼气池原料单一、水分和菌种分布不均及用料回报率低等问题,该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该省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发一体化生态农业系统,建设以沼气池为纽带的农村生态家园。

    在户用沼气池方面采用浮罩式、水压式等多种池型;在大型沼气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引进了美国PA咨询集团甲烷市场化项目和北京盈和瑞公司,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工艺,逐步推广了中温发酵新技术和搪瓷钢板等新材料,实现了后发赶超。

    据统计,5年来,该省按照“省培训到市、市培训到县市、县市培训到乡村”的原则,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沼气技术力量得到切实增强。目前,全省已有12590名沼气生产工经考试考核合格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服务体系闯出新路

    沼气等农村新能源建设能否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的服务做得怎样。目前,该省沼气乡村服务网点达4513个,初步形成了以省级实训基地为依托、县级服务站为支撑、乡村服务网点为基础、农民服务人员为骨干的沼气服务体系。

    同时,该省创造性地开展了农村能源服务网点“三位一体”试点。一个网点由产品经营区、产业拓展区、建管服务区三个功能区组成,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器材配送,试点网点达200多家,取得了初步成效。试点网点所在地沼气正常使用率达90%,器材销售额提高了三成。据介绍,该省永州市零陵区竹园背村由于散户养殖锐减,许多沼气池不能正常运行。自开展“三位一体”试点以来,该村服务点利用配发的拖拉机,从养殖场拖粪为沼气用户供应原料,每次收费12元,形成肥源配送物流,沼气正常使用率迅速回升,不养猪也能常年使用沼气。

    节支增收20多亿减排430多万吨

    沼气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治理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了人居条件。笔者在怀化、湘西等一批沼气村看到,通了沼气后的农家厨房窗明几净,厕卫大多采用冲水式,村民自觉养成了讲文明、爱清洁的好习惯。沼气建设的普及,推动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全省每年可生产沼渣、沼液1900多万吨,这些“宝贝”被送进农田、果园、菜地、林地,不仅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还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湖南省农村沼气建设的全面推广,增加了能源量,促进了节能减排。据统计,该省大中型沼气工程年发电量可达300多万千瓦时;户用和大型沼气年产沼气830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近17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30多万吨;节约薪柴330多万吨,相当于封山育林660多万亩。5年里,全省农村沼气事业每年为农民节支增收20多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农村沼气 发酵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