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专家肯定垦区循环经济成果指点绿色发展高招


    初秋的海林农场蓝天碧水,鸟语花香。8月27日,中央党校中国科社学会研究部与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主办的“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暨“海林模式”高层研讨会在海林农场召开,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国家环保部环评司、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农业部政策法规司、科技部计划发展司、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九部委和中央党校的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海林农场的经验,并为农场今后的绿色发展献计献策。

    为循环经济模式而惊叹

    在绿源沼气站,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黄延信轻轻踩动油门,娴熟地驾驶环保游览车,在厂区开了一圈后高兴地点头:“不错,动力很足。”这台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就是这里生产的沼气新产品——车用沼气罐,一罐气可以跑120公里。科技部计划发展司副司长刘玉兰兴奋地说:“发展新能源汽车,一直是科技部倡导的,没想到在海林农场看到了成果!”

    在海林农场场区,两大循环系统让专家学者们时时惊叹。全场两个最大的产业,一是全省单体最大的进口奶牛繁育基地圣澳奶牛场,奶牛存栏3500多头;二是高效作物甜叶菊种植,亩产可达千元以上。海林农场的创造则在于让这些产业全部进入了循环系统。奶牛的粪尿成为沼气的原料,以甜叶菊为原料的糖甙厂的废渣作为沼气原料,工业有机废水作为稀释液,年产沼气100万立方米,除为1100多户居民提供炊事用气外,还年发电100万千瓦时,为糖甙厂、圣澳奶牛场和新海林公园提供电能,沼气站每年产出有机沼肥2000吨、沼液肥3万吨,用于种植青贮、水稻和蔬菜。目前,绿源沼气站共有两座分站,通过利用太阳能和发电余热为沼气池增温,打破了北方寒区冬季沼气应用的禁区,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第二条循环系统就是污水处理。2009年,海林农场作为全省首批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示范点,建起了日处理能力600~800吨的污水处理厂,去年已投入使用,目前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500吨,处理后的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类标准,安全回放农田和江河。循环经济让海林农场基本实现了地不污染、水不污染、空气不污染。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说:“短短一天,享受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

    体制机制创新保证共同富裕

    在农场丰泽园小区,机关干部李玉琴家的三层小楼收拾得温馨舒适,让京城来的专家学者们“大开眼界”,没想到北大荒的职工已经提前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女主人介绍,她家有50头牛,都集中饲养在圣澳奶牛场,除自家雇两个工人外,全部享受农场的统一服务,“每个月就等着结奶资数钱了。”

    如今,海林农场已建立12处标准化生态奶牛养殖小区,奶牛存栏1.2万头,全部实行了“统分结合”的饲养方式。在经营上“产权明晰、合作饲养、统一服务、核算到户”,在管理上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饲草供应、统一防病防疫、统一集中榨乳、统一产品销售、统一粪便处理。场党委书记周录春的介绍让专家学者们眼前一亮。

    此外,农场的甜菊糖甙厂、粮油饲料加工厂、修理厂、种子公司、生产资料公司、新能源开发公司等7家企业,全部实行股份制经营,实现了“让少数人种多数地,让多数人持有企业股”的目标,增加职工收入水平,实现职工共同富裕。去年,海林农场职工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今年有望实现2万元,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于股份制经营的收益。

    傍晚时分,在美丽的三岛湖边创新广场上,人们伴着音乐翩翩起舞,远道而来的游人们不禁举起相机,记录下一个个和谐而动人的画面。

    专家学者为绿色发展建言献策

    研讨会上,来自9部委的领导和专家对海林农场的发展给与充分肯定,认为海林农场的发展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模式的更新、体制机制的创新,代表中国农业、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奔小康的方向。

    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海林农场发展把脉。一是提升产业档次,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通过产学研结合,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补齐工业短板;二是进一步倡导资源节约型生活方式,在建筑节能、建筑设计、新材料应用、太阳能利用,以及稻壳等资源深度利用方面更加低碳、环保、创新;三是用足政策,借力发展;四是叫响海林品牌,创新推广方式,突出自身特色,加快农业与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领域的深度融合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沼气 奶牛 处理 奶牛场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