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排放物发酵成沼气,产生的沼液成了有机肥,干粪的处理方式主要是运往蔬菜园区,这样大大减轻了排放物污染,达到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记者 徐丽佳
养猪后产生的排放物哪里去?这样的问题曾经困扰着斜桥镇光明村润欣养殖场的老板朱建松,每年5000头的存栏量一年要产生1000多吨干粪,6000多吨沼液。这么大的排放物该怎么处理呢?
在朱建松的养殖场里建造着好几个池子,还有一个水塔一样的建筑。他介绍,池子主要是用于猪粪发酵产生沼气的沼气池,水塔是沼气塔,另外还建造了氧化池、沼液池等一系列设施。
每天,在朱建松的养殖场里,5000多头猪产生的排放物一方面通过沼气池和沼气塔发酵成沼气,供应给周边20多家农户和养殖场自身及工人们使用,产生的沼液则一部分通过管道排放到周围农户七八百亩农田里,一部分运用到自己种植的20多亩蔬菜地里。
“这种沼液的效果比一般化肥还要好。”朱建松告诉记者,一年下来在他的蔬菜地里从来不需要施化肥,沼液属于有机肥,对作物生长更为有利。
按照他的计算,一年产生的沼液6000多吨,除了作为有机肥利用外,另外多余的处理后进入污水管网。
另外,排放物中还有一部分是干粪。朱建松介绍,干粪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通过槽罐车运往斜桥蔬菜园区,一年下来的干粪基本都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就这样,通过种养结合,粪便还田,朱建松的养殖场不仅大大减轻了排放物污染,而且利用有机肥,达到了生态农业的循环发展。
这样一种农牧结合的方式也是我市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方式。据介绍,农牧结合的方式能够基本实现养殖污染物的“零”排放,有效解决农业污染,实现农业的生态循环。因此,在今年年底,我市力争在全市34家500头规模以上养猪大户中全面推广这种方式。
据悉,目前全市34家示范场均已不同程度开展“农牧结合”,其中7家示范场已完成农牧结合设施建设,另有5家正在新、扩建农牧结合设施,其余示范场正在积极计划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在明年我市还将在2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户中推行这种模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1-08-10/80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