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之路越走越宽
——探寻六盘水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路径
近年来,资源型城市六盘水在循环经济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扎实的步伐。
洗煤煤泥干化利用、矿井水治理回收利用、焦炉煤气掺烧发电、粉煤灰制新型墙体材料、煤矿瓦斯发电及煤矸石发电等循环发展模式开启了六盘水经济转型升级的新纪元。
过去“傻大黑粗”的六盘水开始“变脸”,而去年被国务院纳入循环经济区试点更是让这座年轻的城市格外引人注目。
转变,从“区域限批”到“循环经济试点”
2007年,注定是六盘水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这年1月10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使用“区域限批”这一严厉措施,六盘水“榜上有名”。多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煤、铁、铝等资源快速发展的六盘水面临历史性抉择。
发展,是六盘水的现实需要;环保,是六盘水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如何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六盘水阵痛后唯一的、也是科学的选择。这一年,被六盘水定为“环境保护年”。
时任六盘水市委书记,现任省政府副省长辛维光提出,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对待“区域限批”,切实做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要全力以赴地去做, 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毫不犹豫地去改”。
一系列“狠招”出台,六盘水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开始了背水一战:认真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不批;没有环保措施的项目坚决不上;正在建设的没有环保措施的项目坚决补;已建成但无法循环利用、资源浪费大的项目坚决改;规模小、消耗高、污染重的项目坚决退;效益好又环保、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坚决扶。
同时,坚决取缔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生产能力,对境内的小焦化、小钢铁、小洗煤等落后生产能力全部取缔。
仅仅三个月时间,六盘水就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取缔反弹的土法炼焦炉432节,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硫2592吨;取缔联体炉731节,涉及焦化业主150家,已全面完成毁炉平场工作,淘汰改良型焦炉设计总产能494.5万吨,可削减烟尘排放3097.3吨,消减二氧化硫排放4792.2吨。
4月9日,时任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媒体通报,六盘水市环境违法项目经过近3个月的整改,已达到有关要求,环保总局决定从即日起解除限批。
“解禁”让六盘水暂时松了口气。
可怎样摆脱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低效益”的三高一低发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成为六盘水审视未来的最新命题。
市委书记刘一民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基础上,以增强自我能力为主线,以发送民生为核心,以科技进步和人才开发为支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把优势资源真正转化为优势产业,形成经济发展优势。
改变是在痛苦中磨合,六盘水不断通过原料替代、工艺改造、产品设计、加强管理,优先进行企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循环,逐步实现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和排放的减量化。
同时,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监控及污染治理,所有洗煤废水均实现了闭路循环,所有火电厂均安装了脱硫设施,所有水泥企业均完成了从湿法生产方式向新型干法生产方式的更新换代。在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增产减污,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2009年5月23日,经过专家的层层把关,六盘水获得全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称号,成为贵州省惟一入围的城市。在众多专家的眼里, 六盘水已经初步走出一条西部资源型地区开发“金山银山”,又保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将贵州六盘水、青海柴达木、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攀枝花、新疆准噶尔五个西部城市作为循环经济试点。
从“区域限批”到“循环经济试点”,六盘水的努力被社会所认可。
该市经信委主任李盘春告诉记者,过去六盘水打“资源牌”、“凉都牌”,今后还要打“试点牌”,不断加大转变发展方式的力度。
循环,全方位多层次提升发展质量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7/2010-06-12/79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