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循环经济

河南转变经济发展 再吹“中原突围”冲锋号


  国内生产总值逼近2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粮食连续4年超千亿斤……这是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疾风骤雨后,河南交出的合格答卷。正当许多人还沉浸在“保增长”的喜悦中时,河南省委、省政府却清醒地意识到:中原崛起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载、社会难以承受,增长难以为继。

  河南的决策层认识到,虽然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震撼和阵痛渐行渐远,但回头看,就像拿了一把“放大镜”,河南经济结构中的问题一目了然;抬头看今后的路,仿佛多了一架“望远镜”,哪里有急流险滩、怎样能峰回路转,无疑有了更清晰的判断。

  一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原突围”吹响冲锋号。这场经济战场上的“突围战”,不再仅是GDP的攻坚,而是把速度与质量、增长与效益、内需与外需、发展与民生、经济与环境等,都纳入了战略大视野。

  总量大、人均少、效益低——转变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

  新世纪以来,河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成功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大省向全国重要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的历史性转变。2001年以来,河南保持了年均12.1%经济增速,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第五,走出了一条不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路子,但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发展不平衡的省情和阶段性未根本改变。

  金融危机来临后,河南经济掉得猛、跌得深、回升慢,凸显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弱,粗放发展未根本改变的特征。2009年全省经济10.7%的增速中,投资拉动占8个百分点。统计表明,2000年至2009年,河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33.7%上升到85.9%,消费贡献率由81.9%下降到22.7%。

  “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虽然做大了总量,但多项人均指标在全国排名居中或靠后。目前,河南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0%,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全省人均财政支出全国倒数第一,城镇化率全国倒数第五。

  河南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性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70%左右,但这个支柱产业却面临省内资源“断粮”之忧。石油已消耗三分之二,铝土矿只能满足开发需求14年,煤炭已由净流出省变为净输入省。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但农业大而不优,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率和农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河南一些专家指出,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意味着河南一只脚已跨过中等收入地区门槛,但为什么实际生活中,普通人对此感受却并不十分明显?说到底,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较低,大多数产业居于产业链的前端和价值链的低端,很多产品附加值低,尽管卖了很多,但挣得却不多。从产业结构上看,“粗、低、重、耗”产品过多,既污染了环境,还把更多的利润拱手相让。

  2009年河南以近2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创造了近2000亿元的财政收入,而同为中部地区的安徽,刚过1万亿元的经济总量创造的财政收入却是1500多亿元。

  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说:“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并不完全一致,我们要避免‘有增长无发展’,避免‘无(就)业的增长’‘无情的增长’‘无未来的增长’‘无根的增长’。”

  “依靠传统的发展方式,河南不可能完成现代化进程。”“转变发展方式,我们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河南‘重心’低,转起弯来反而容易。”记者在河南采访发现,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型”上动真格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加快优化投资结构——做好“加减法”,打造新引擎

  在认真分析省情后,河南决策层认识到,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做大“经济蛋糕”始终是河南面临的首要任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投资仍是拉动河南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单纯依靠扩大投资规模的老路显然走不通,必须优化投资结构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河南省常务副省长李克说,调整经济结构必须统筹运用加法和减法,“加法”就是增加优的结构,“减法”就是减少不优的结构。

  仲夏的中原大地小麦已开始泛黄,又一个丰收年渐渐走来。记者来到鹤壁市气象减灾防灾与保障中心,只见竖在田间的农田监测仪把土壤水分、苗情适时回传,打开电脑,各种数据随时刷新。鹤壁市副市长徐合民说:“有人称这是‘探头农业’,我们的理念是要舍得投入,用现代科技手段武装粮食生产。”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载体 小麦 数据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