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热闹非凡,村民们时常端出板凳聚在一起热聊。村党总支书记管仕忠介绍,仙桥村正进行一场“美丽乡村、生态仙桥”的村民大讨论,“过去总有村民认为村干部唱‘独角戏’,现在有了‘村民议事厅’‘百言堂’等议事组织,老百姓怎么想,支部就怎么建,老百姓怎么盼,支部就怎么创,家家都参与、人人齐动手。”
崇明区陆域总面积1413平方公里,是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相比上海市其他区,崇明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农村是全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乡村治理是社会平安稳定的关键所在。
“崇明农村的特点,总结起来就是地域广阔、人口老龄化严重。”崇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南献隆介绍,该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40.7%。前些年并村之后,各村村域面积成倍扩大,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范围大幅增加,如何把各条线各部门资源整合配送到群众家门口,达到凝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目的,是崇明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主岛崇明岛由一条主干道连接起东西两侧,整体“四横七纵”的骨干路网系统,“就像一片脉络清晰的树叶”。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崇明区思考建设党建“叶脉工程”,即按照“覆盖1平方公里”标准,把全区行政村划分成998个微网格,每个微网格平均覆盖约300户村民、30名党员,并配备网格长,同时整合庭院学堂、睦邻修身点、代表联络点等阵地资源,搭建群众家门口“村民议事厅”,为开展议事协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以岛域为“绿叶”,以网格为“脉络”,村民的诉求在15分钟内便可传达到位。
为更好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崇明区通过健全“民情日记”大走访、“双联系”“组团式”联系服务等工作机制,确保“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创新提出了“小事简商”“急事快商”“难事共商”三种精准协商模式,近70%的简单诉求在网格内即可完成,较难诉求由网格长提交议事协商领导小组进行商议,形成了“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家庭”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
就在不久前,住在长兴镇长征村的一位70岁老人家中,出现了房屋漏水问题,老人的孩子重残无业,靠自己很难解决。网格长得知情况后,发现问题棘手,便立刻上报给“百言堂”姐妹议事会,共同商议形成解决方案,很快便帮母子解决了25000元屋面修缮费用。据统计,2021年以来,全区各村参与协商群众8万余人次,通过协商解决各类事项16万余件。
“更好地关爱帮扶‘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是我们在推进‘叶脉工程’中的一项重点。”南献隆介绍,城桥镇长兴村是比较典型的老龄化村庄,针对农村的孤寡老人,长兴村在党建“微网格”内,建立了“爱心敲门六助”服务,由志愿团队定期上门开展服务,帮助孤寡老人解决实际困难,赢得了村民们的好评。随着农村的发展主体日益多元,崇明区还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专委会作用,积极帮助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网约车司机等解决实际困难,提升为民办事的精准性、实效性。
南献隆表示,“叶脉工程”的有效经验,在于成功地把人、财、物整合到网格,将人员、资源、服务等送到群众“家门口”,多渠道进水、一个龙头放水,推动多元治理转变为“一网治理”。
为此,崇明区一方面按照“一格多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的原则,组建了管理、工作、志愿三支队伍,将道路、河道保洁以及林业养护等不同功能的队伍,整合成了生态就业一支队伍,彻底改变了过去“一队管一村、一村几队管”的混乱局面。同时梳理乡镇行政、群团、社会以及驻区单位资源,挖掘凝聚农村老干部、教师、医生等有一定特长的“能人”“达人”,通过项目化管理,形成资源项目,并安排专项活动经费,直接配送到网格。
另一方面,崇明区通过统筹区、乡镇、村级资金、政策、项目、人员等资源力量,在每个党建“微网格”形成“资源清单”,将各类资源在网格党群服务点公示,供村民群众“点单”,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比如,有的乡镇就直接把“法律明白人”工作室延伸到网格,安排律师每月15日到网格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23-03-17/347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