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产业找对路子 石头缝里生“金子”


采访对象: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党委书记 洪义乾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是个坐落于火山脚下的小村庄,曾因土地贫瘠、不宜发展传统农业,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近年来,该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火山优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火山石斛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施茶村,问民生、看发展、话振兴。“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这份殷殷嘱托和深切期盼被刻印在村史馆前的大石上,也烙印在施茶村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近日,记者来到施茶村,看美丽村庄的新变化,听振兴致富的新故事。施茶村党委书记洪义乾说:“总书记指的这条致富路,我们一定好好走下去!”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施茶村看望村民,考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您还记得当时的哪些场景?

洪义乾:那是一辈子最珍贵的记忆,可以说历历在目。

当天正午时分,总书记顶着骄阳来到施茶村。他走一路问一路,原本计划十几分钟的考察,延长到40多分钟。

下车后,总书记问的第一个问题是,“施茶”两个字的来历是什么?我讲了明代大学士“丘濬施茶”的故事,村子因此而得名,如今村中仍保留着“施茶驿站”,乐善好施的品质一直在这里传承。

在村史馆前,总书记对施茶村以党建为统领,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探索出“企业+合作社+农户”致富路的做法表示肯定。

“大家生活得好不好?收入怎么样?”在石斛园,总书记亲切地询问。石斛园员工肖月娟告诉总书记,她家有5口人,过去在外打工离家较远。村里引进石斛产业后,她家把6.4亩地入股种石斛,自己在石斛园干活,每个月有2500元工资,年底有3000多元分红,加上家里的其他产业,现在全家年收入已超过10万元。总书记听了很欣慰,祝福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

从石斛园出来后,300多名村民在路边排着长队欢送总书记,总书记和大家亲切握手。上车前,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城市和乡村都要发展好。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成为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总书记的一番话道出了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指明了施茶村的发展方向。

记者:在村史馆,我看到村里过去的老照片和老物件,可以说石斛改变了施茶村的面貌。在众多产业中,施茶村为什么会选择石斛呢?

洪义乾: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土层稀薄,不仅存不住水,更难于耕种。大家盖房子、铺路就地取材,可是要想在这石头地里种东西就太难了,即便开出巴掌大的一块地也只能种木薯这样的耐旱作物,想填饱肚子都难。

2013年,施茶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600元。为了改变窘境,我领着大家种过蘑菇、荔枝,养过鸽子……有的是不适合火山地貌,有的是打不开销路,最后都失败了。

施茶村的出路在哪?后来,我和村干部去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斌腾村考察,学习他们在火山石荒地和院墙上种金钗石斛。两个村地貌相同、自然条件接近,他们能种,我们应该也能种。

回来以后,村“两委”班子立刻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向大家介绍石斛的功效和收益。可是面对新鲜事物,大多数村民很犹豫。我决定拿自己“打样”,先拉着亲戚们入股,后来又说服一些村民。就这样,2015年,施茶村41户村民“拼”出一块200亩的石头地种起了石斛。

事实证明,路走对了。第一年我们就盈利数十万元。第二年,村民们纷纷入股,村里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方式,在全村推广火山石斛。公司以技术和资金入股,农户以石头地入股,村民不仅可以在石斛基地打工,实现月月有工资、年底有分红。

从过去的“因石致贫”,到如今的“因石致富”。施茶村的石斛基地从200亩扩大至1200亩,品种也发展到60多个。口袋鼓了,生活美了,老百姓的精气神也更足了。

记者:在村史馆前广场的大石上,刻着总书记的殷殷嘱托。5年过去了,施茶村是如何践行总书记的嘱托,走出自己的特色产业道路的?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斛 荔枝 农民群众 增加农民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