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一群新农人的新农场


“社区支持农业”的本土实验——

一群新农人的新农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自艰

  

  

  一群新农人的新农场

  

  石嫣在分享收获农场的大棚里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一群新农人的新农场

  

  王建钧端着一筐丰收的番茄。

  

  

  一群新农人的新农场

  

  唐亮的全家福照。

  

  内涵的扩充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参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可以互助,生产者与生产者、农场跟农场同样可以互相帮助。

  石嫣对于上热搜已经习以为常。

  前不久,“清华女博士后毕业当14年农民”的话题再次将她推向公众的视线。毫无例外,高学历、性别、职业落差这些标签仍环绕在石嫣身边。

  她和媒体打过太多次交道,知道什么样的内容能够吸引眼球。但随着每年采访次数增多,故事的重复讲述,她感到有些疲倦,不想让媒体的目光只聚焦在她为什么会选择从事农业这件事上。

  “你们可以先看看网上报道,有新的采访内容再说。”

  “如果是社区支持农业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呢?”

  你能感受到电话那头顿了一下,情绪有了一丝波澜。

  “有时间可以来分享收获农场参观。”最后她说。

  

  本土化问题

  乘坐公交车行驶近30站,从柳庄户北站下车,能够清晰看见一个大大的“农”字宣传牌,下面隐约还有一行小字,连起来是“农为天下之本”,分享收获农场到了。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柳庄户村的分享收获农场成立于2012年,农场运营的核心理念是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简称CSA)。

  据了解,该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瑞士,并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当时化学、石油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有些农场也同样担忧化学、石油技术会污染自己的农场,同时想为自己的农产品寻找一个稳定的市场,于是前者和后者展开合作,形成了经济伙伴。

  石嫣是中国最早介绍社区支持农业理念并付诸实践中的一员。2008年,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的石嫣获得出国交流一年的机会。和其他出国交流学习的方式不同,石嫣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开始了她近半年“插队”的生活。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在这里,真正成为一名农民,每天和他们一起劳动,从种植到收获,从农场寻找社区成员到分配这些农产品份额到社区中,从浇水除草到采摘。”

  石嫣在劳动的同时,还对农场的经营模式进行观察、访谈、研究。她发现农场里经常提及“社区”这个词,可到底什么是社区?社区所要支持的农业是什么样的农业?而农业又以什么形式回报社区呢?这些问题始终困扰着她。

  在农场经历过第一次运送蔬菜、参观其他有机农场等活动,查阅相关资料后,石嫣对社区支持农业的认识逐渐清晰起来。通常,社区支持农业是由一群消费者发起,他们承诺支持一个或一群农民生产有益健康的食品,食品的价格应该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自己的农场。而这群在一定地理区域范围内有着共同消费理念的人就会形成一个社区。

  美国第一家社区支持农业型农场(CSA农场)创建人将其总结为“食品生产者+食品消费者+每一年度的彼此承诺=CSA和无数的可能性”。有人曾这么描述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一种类似物物交换的方式,就是你今年用钱支持了一个本地的农民,来年可以获得免费的农产品。”在国外,这种经营方式很常见。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蔬菜 大棚 樱桃 土地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