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当农村老人“吃饭”成难题


  以沂源县为例,长者食堂和民生综合体多是在改建、扩建基础上“借力而成”,有的是在村办公场所,有的在弃用的村小学旧址。淄博市桓台县也是类似,记者接连走访了起凤镇乌南村、鱼一村、鱼二村和鱼四村的几处长者食堂,其中乌南村建在废弃的工厂上,鱼一村和鱼四村建在搬迁后的村小学,鱼二村则是建在村里一处废旧仓库上。

  “最近几年,县里多次开展闲置社会资源的调查、整理和信息收集工作,摸清了底数和相关环境信息,建起了台账,基本搞清楚了各个村里闲置社会资源的‘家底’。”桓台县民政局局长李学芳告诉记者,目前县里还有200余个闲置校舍、旧村委、活动大院等近6万平方米。

  “这里原来是一个暖气片厂,2017年起就荒废了。去年村里开始建设‘长者食堂’,再加上村里有手工芦苇编织产业,我们就把暖气片厂的场地进行修整,将食堂和编织车间建在一起,老人们吃饭前后可以有点事干。”乌南村党支部书记魏麦芳告诉记者。

  乌南村由于紧邻马踏湖,最近几年经过环境整治,湖区盛产的一种茅草经过晾晒、编织后,可制成各式竹筐工艺品销售。目前,芦苇编织成了维持长者食堂运营重要的“产业支撑”。据了解,2021年,村里共接到130万件订单,老人每件可赚0.45—0.5元,共计65万元收入,村集体收入也从2019年的不到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

  79岁的老人田秀英说:“年龄大了,干不了多少,在家待着也没意思,吃饭的时候过来做手工主要是解闷,老年人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元,够吃饭就行。”

  据了解,按沂源县目前的补贴政策,除去村民自行承担和县财政补贴的部分,仅长者食堂的运转,每个村集体每年需投入至少4万元至6万元的运营成本;县里每年还根据每个食堂每年的吃饭人次给予进一步补贴,午餐就餐老人每年达到4000人次的,补贴2万元;达到7000人次的,补贴3万元;达到1万人次及以上的,补贴4万元。

  “仅靠财政维持、企业捐助都不长久也不现实,如何让其持续健康运营下去,是经营好长者食堂的关键。”沂源县民政局局长刘水说,保运行就要有收入,要有自我造血功能,才能运转长久。

  赵强告诉记者,为了建立“倒逼”机制,沂源县给每个村都划了条红线——每个村的村集体产业必须达到10万元纯收入,其中一部分拿出来维持长者食堂及民生综合体的各项运营支出;而达不到10万元的部分,就要从乡镇的财政预算中扣出;另外,村集体发展什么产业也有要求,企业捐款、捐物、搞基建的一次性投入都不算,必须是有带动性、经营性、可持续的产业。

  在沂源县鲁村镇姬家峪村,长者食堂已运行一年有余,民生综合体刚落成三个月,姬家峪村、附近的刘家坡村共325位老人可在此吃饭,还有可容纳48张床位的养老公寓,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就餐、洗澡、理发、诊疗、娱乐一体化康养服务,目前已有9位老人搬进来。

  姬家峪村“两委”负责人侯振宝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姬家峪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吃饭、洗澡全免费。”

  村里去年成立了沂源县姬家峪村黄烟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20%利润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公益事业和民生综合体发展运营。侯振宝说:“今年预计合作社总收益在120万元左右,其中村集体收益在24万元左右,这些钱足够管老人们吃喝了。”

  

  远不止一顿饭那么简单

  在侯家官庄村,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一走进长者食堂,几位正在就餐的老人就主动搭话:“尝尝我们食堂的饭菜吧。”81岁的郑元兰老人则趁着还没开饭,先到隔壁卫生室请村医量量血压,以前干活落下了腰疼的毛病,她就趁着餐前饭后的时间请村医按一按。

  “村卫生室过去一直就在我家,最近搬到综合体后,忙多了,中医按摩手法很受欢迎。”村医庄刚告诉记者。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除了满足老人每天最基础的吃饭需求外,各地长者食堂都在不断拓展各类养老功能,同时也成为孝善文化传播、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的载体。

  山东曲阜市为所有到食堂吃饭的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和膳食清单,并提供“相约黎明”服务,志愿者每天早上都会到老人家“转一圈”,看看家里的各种状况如何;威海荣成市的“暖心食堂”长期开展“餐前一刻钟、温暖老人心”活动,在老人就餐前组织表演文化节目、播放主题宣传片、为老人读报等,在传统节日、老人生日等节点,还会开展文艺演出、吃长寿面、生日蛋糕等活动;日照市各个村均设立了“孝善基金”,对子女掏钱的老人予以10%到20%的奖补,子女每天承担1至2元费用支持,弥补了长者食堂长期运营的资金缺口,也营造了孝老敬老的浓厚氛围,逢年过节,很多食堂都会收到子女们送来的米面粮油、蔬菜瓜果,长者食堂也成了传承孝善文化的载体。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载体 芦苇 群体 结对帮扶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