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飞 巩淑云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1956年,曾祖母王蕴珍在扫除文盲运动中被评为“教师模范”。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1989年,爷爷邝戎生(一排右四)和学生们的毕业留念。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奶奶郭秀芳(二排左五)和学生们的合影。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妈妈刘传芹(一排右四,抱着邝文媛)和学生们合影留念。

  

  

  四代人的乡村教育坚守

  

  2021年6月,邝文媛(一排左三)和第一届学生的毕业照。

  

  像歌里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二十几岁的生命历程里,叠加着一家四代人对教育事业的坚守,烙印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初心,也留存着乡村教育变迁的记忆。

  70年前,曾祖母就站在这里;62年前,奶奶站在这里;29年前,妈妈站在这里;3年前,邝文媛也开始站在这里。

  这里,是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乡村的三尺讲台。

  3年前,大学毕业的邝文媛和家里的长辈们一样,开启了乡村教师的生涯。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缘分吧,从小耳濡目染,走到今天也是必然。”26岁的邝文媛早已是大名县张铁集中学的教学骨干了,像歌里唱的那样:“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间教室/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二十几岁的生命历程里,叠加着一家四代人对教育事业的坚守,烙印着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初心,也留存着乡村教育变迁的记忆。

  这“不变”和“变”,让长大后的“我”,成为了更好的“你”。

  

  读过书的女子,在那个年代很难得

  “从小曾祖母就给我讲这张奖状的故事。”摸着手里这张泛黄却依旧精心保存的奖状,邝文媛似乎在触摸一段扫盲识字的历史。早在1956年,曾祖母王蕴珍就在扫除文盲运动中被评为“教师模范”。“曾祖母很珍惜这张奖状,搬了几次家都随身带着,读过书的女子,在那个年代很难得。”

  更难得的,是读过书又继续让更多女子读书的传承。新中国成立之初,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师范学校毕业的王蕴珍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洗掉手上的泥土,掸净身上的灰尘,毅然做了代课老师。

  在当时做代课老师,不仅要白天教小学,晚上还要教夜校,就这样还是“挣不了几个工分”的工作。不仅如此,她还要种地、纺线,操持大小家务,养活六个孩子。村里的人都劝她“回家种地带孩子吧”。但是王蕴珍却很“犟”,她要不干,她识的字就只能在自己脑子里。而且在当时,教师少,女性教师更是稀缺,她觉得“我不去教书,村里的女娃娃就不会来了。女娃娃不来,她们一生可能就只知道种地带孩子了”。让女孩子多读书,她们就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这是曾祖母的信念。

  正是因为知道读书认字的重要性,恰逢我国开展大规模扫盲运动,所以,曾祖母这个南方城市来的女性,重新找回知识分子的责任,一改往日种地带娃的面貌,像一面镜子一样,把字照进了农民心里,也把外面的世界照进了他们的心里。在她的带动下,适龄的孩子们、街头打杂者、货场的脚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特别是村里的妇女、女孩都慢慢走进了课堂,附近的村庄也渐渐形成了“女性也要识字”的传统。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测验 雨水 大雪 土地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