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流浪北京城


  “妈妈老师”们多是摊商、家庭主妇、家政工、小学教师等,学历从初中到本科不一,均非学前教育科班出身。除了接受张燕指导,更多是现场参与式培训,并通过写教学日志不断总结经验。虽然常常有人质疑她们的专业资质,但张燕认为,她们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心和投入才是最珍贵的专业品质。因为有过育儿经历,更能将心比心。“学前教育的真谛不就是眼里有孩子吗?”

  而且,没有真正的热爱和认同,一定坚持不下来。毕竟,收入跟其他幼儿园的幼师是没法比的。“妈妈老师”付蕾,已经在四环工作五年了。当初为了照顾孩子辞掉原来的工作,把孩子送来四环后,就一边当“妈妈老师”,一边陪他。她亲眼见证了孩子是如何从“平时妈妈出个门,哭得整个胡同都能听见”到“能给其他孩子做榜样”的转变。而且他对自然的感受力特别敏锐,能写出“我走过一棵槐树,小鸟就都飞起来了”这样的句子。等孩子毕了业,她还是不想走,就留了下来。以前的同事们常劝她再回来上班:“你现在那点收入还不如我们的奖金多呢。”付蕾却反问道,“给你一堆金子和一堆泥土你选哪样?”

  “当然要金子了,傻子才会选泥土吧。”这是同事的回答。

  付蕾的答案却是:“那可不一定。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就会选泥土,四环就是最适合我和孩子的土壤,我们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我们会在这里生根发芽,一起长大。”

  但是,在感动于“妈妈老师”们不计成本坚守的同时,必须承认的事实是,四环账本常常入不敷出,资金问题始终是个瓶颈。

  从四环搬到大半截胡同至今,为支付不断上涨的房租,四环的“房屋自助基金”也不得不随之增加,但幅度十分有限。此外,还需支付水电、老师工资、房屋修缮等日常开支。“房屋自助金”早已无法独立支撑四环运转。好在2016年8月,四环正式注册为“四环之友社区服务中心”,以“社区亲子活动”的形式教学,是非营利社会组织,可以依靠社会资助、慈善机构和个人的捐助维持低成本运营。

  今年4月,为期两年的顺丰基金会资助到期,加上疫情期间企业公益基金规模普遍缩减,四环再度面临资金缺口。家长委员会也讨论过继续提高每月的“自助金”,但考虑到条件较差的家庭,反复权衡之后作罢。

  此外,走规模化的道路也绝非易事。张燕认为,四环可依靠输出专业培训经验生存,例如与外部公益机构合作培训项目,向农村和城市城中村输出四环经验。但由于缺乏资金,四环缺乏专业化团队开展筹款、传播、项目合作等运营工作。没有团队就无法规模化,不扩大规模,资金难题就无法破解。

  而且,张燕也有自己的坚守,“教育是生命的事业,要像农业而不是工业,不宜强调标准化、流水线和批量生产。小的、家庭式微型化的幼儿园,更有可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发现和尊重孩子的不同特点,实施因人而异的养育照料。”

  资金的捉襟见肘,反复持续的疫情,生育率的降低,普惠性幼儿园的普及……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四环的生源。更何况它没有华丽的大门,缺少齐全的现代化教学设施。但张燕有她自己的理解,“好的幼儿教育并非取决于物质的丰沛、场地设施的豪华,而是以人为中心,以孩子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充满人性和人际之间的情感温度。”

  四环的老师们更多了份人性化的考量:这里什么家庭条件的孩子都有,学校布置得漂亮,有的孩子会不自在,也会有比较,会嫌弃自己的家。

  但四环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适应着现实。比如最近刚刚修葺了房屋,地面都平整了,还装了空调,所以闭园了一阵子。但四环还是有不变的地方,它坚守的教育理念在如今的环境下,更像是一个乌托邦:虽然大部分孩子在升入小学后,都展现了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腻的情感体验能力,但没有学过英语、四则运算等学科知识,也让许多“鸡娃”的家长有些焦虑。

  但就是这么一路跌跌撞撞,四环竟然已经走过了18年。“我们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每一年走完了,都觉得好幸运啊,我们又走过了一年。”

  

  版权声明:本文系农民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请致电010-84395265或回复微信公众号“农民日报 ID:farmersdaily”获得授权,转载时务必标明来源及作者。如有侵权,本报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群体 办公室 散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