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文龙
浙江农民人均收入已经连续26年蝉联全国第一,杭州又素称“人间天堂”,在这种地方还有贫可扶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结束不久,记者来到杭州采访,发现这里不仅有贫可扶,而且还将各种扶贫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在统筹中扶贫、在扶贫中统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与推进扶贫开发互促共进的新路子。2007年到2011年5年间,杭州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从2500元增加到接近5000元。
在统筹中扶贫,在扶贫中统筹
面对“人间天堂”,几乎所有人都会情不自禁感叹:杭州真富裕,杭州真漂亮!
但是,在城市财政和城市面貌发生巨变之时,城乡之间、工农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也在扩大。在杭州,除了以上三个带有普遍性的差距外,还有一个与众不同、十分明显的差距,那就是区域之间的差距。这一差距甚至比另三个差距更直观、更尖锐。人们形容,在杭州1万多平方公里境内,东部平原像发达的欧洲,西部山区有点像欠发达的非洲。
统计数据表明,西部山区的五个县(市),面积占全市81.5%,人口占37.2%,但生产总值只占20.3%,地方财政收入只占12.2%;从人均收入来看,市区与五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很大,农民人均收入相差更大,最高的萧山区农民收入与最低的淳安县相比,差了2.21倍。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消除两极分化,追求共同富裕。因此,早在2007年,杭州就设计出台了“联乡结村”工程。在城乡之间,展开“百团联百乡,千企结千村”结对帮扶活动。
2010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在体制、机制上实现突破。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坤明调研后,提出了杭州应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不仅要做大做强城市,而且要加快发展农村;不仅要做大做强工业,而且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发展经济,而且要关注民生。在黄坤明看来,杭州应该是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的、800万杭州人民的大杭州,而不是仅仅属于城区市民的小杭州。
随即,杭州召开市委全会,决定成立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工作委员会,书记黄坤明和市长邵占维亲自挂帅,并对应成立了市统筹办和区县协作、产业发展、中心镇建设、中心村培育、土地综合整治等多个重点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在整个城乡区域统筹的部署中,“区县协作”最为引人关注。通过这一战略,杭州11个发展较快的城区和5个发展相对较慢的县(市)进行挂钩结对,全方位协作。市财政还拿出真金白银,5年内每年新增10亿元资金,支持下属5县(市)发展。值得特别关注的是,这一帮扶并非简单的“劫富济贫”,而是按照产业发展特点,相互配对。例如淳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里就统一安排,让西湖区和风景名胜区与其挂钩结对,共谋发展。除了产业协作之外,文化、科技、教育、环保等公共服务也被列入协作内容,十分引入注目。
杭州的扶贫工作从此汇入“城乡区域统筹”的激荡洪流。作为分管副市长,何关新深有感慨:浙江的财政体制是“省直管县”,城乡之间分灶吃饭。杭州每年拿出10亿元,帮助下属5县(市)发展,很不容易,“新型城市化”实际上就是支持“三农”、支持扶贫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际上为杭州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的蓝海。这一决策说明杭州市委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科学发展意识。
从“联乡结村”到“城乡区域统筹”,杭州扶贫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获得了新的动力和新的生命。浙江省农办分管扶贫的副主任邵峰评价认为:扶贫最需要的是建立长效机制。如果说“联乡结村”设计的只是一个载体,尚未得到体制的保障,那么,“城乡区域统筹”则向现有的体制发起了挑战。在统筹中扶贫,在扶贫中统筹,由于融入了统筹,杭州扶贫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组建“大集团”,定向扶贫
杭州这些年十分重视扶贫工作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经过几年时间的摸索,逐渐组建起一支比较完善、比较系统的扶贫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规模庞大,而且有组织、有规章、有考核,俨然一个军纪严明的大集团: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19/176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