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强农业筋骨稳“中国粮仓”


    据了解,通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创建,各项目区有了更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有了更加完备的物质装备、科技支撑、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目前良种普及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5%以上。项目区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农业科技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也明显增强。

    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助推“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

    种粮比较效益低,农民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农业发展的后劲如何保持?河南农业综合开发通过有偿无偿相结合、投资参股、财政补助、贷款贴息等扶持方式,支持1500多个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进一步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助推了“国人粮仓”向“国人厨房”转变。

    作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重点产业化项目扶持企业,许昌天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许昌县将官池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鲜销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建有低温储藏库、净菜加工厂,生产菜心、芥蓝、雪斗、小白菜等有机蔬菜,产品直供港澳。

    正在地里摘菜的农妇李晓萍对记者说:“家里的三四亩地流转给这个基地了,每年有三四千块钱租金收入,另外在这里打工,每月还有2000块钱工资。”同样是务农,收入却翻了几番,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李晓萍感到很知足。

    “如何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的转变,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和追寻的目标。”南阳市农业综合开发办主任王宛楠强调道,“近年来针对粮食、棉花、畜牧、林果乳品等产业优势明显,但精深加工能力不足的问题,我们选择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在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辐射带动了基地农户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迅速推动了产业发展层次的整体提升。”

    记者了解到,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一大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从1992年的一个红枣加工车间,发展到今天拥有10大系列230多个单品,实现了“原料买天下,产品卖天下”。内乡县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形成年加工饲料40万吨、繁育及饲养生猪150万头、屠宰加工生猪100万头的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企业发展位居全国行业前列。河南三色鸽乳业有限公司也迅速壮大成为集奶牛养殖、乳品加工、副食品连锁加盟、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乳品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1.5亿元,带动农民养殖收入8000万元。

    据介绍,扶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挥了“乘数效应”。2009年至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财政资金5.63亿元,撬动、吸引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133.9亿元,支持671个农业产业化企业升级转型,加快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其中财政补助项目建成后,新增产值134.5亿元,新增利税9.5亿元,安排4万多劳动力就业,117万农户受益,户均增收约2500元。

    创新规划、建设和管护机制,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增添发展活力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河南农业综合开发在规划、管理、建设和养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机制创新,积累了可学可鉴的宝贵经验。

    为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能够长久发挥效益,河南注重科学规划,确定了远离城市郊区、远离工业集聚区、远离高速公路、村镇建设和远景规划用地的“三个远离”原则。

    许昌、驻马店、周口等产粮大市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安排上,纷纷向产粮大县、大乡倾斜,向农业设施差、开发潜力大的偏远农区倾斜,向田野开阔、易于治理的连片地区倾斜,通过科学选项、集中投入、打破行政界限,实行规模开发,确保了稳产高产生产能力。

    在调整配套资金比例方面,目前河南全部取消了121个农业综合开发县县级配套资金,改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县级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同时在24个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中,首创涉农资金整合机制。

    新乡市封丘县县长李晖对记者说,按照省里确定的“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乱、农业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各部门集中投入、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她本人任封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整合组”组长,由农开资金“搭好台”,水利、农业、交通、电力等部门各类涉农资金“唱好戏”,全面提升了项目区建设水平。据统计,近年来河南共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0多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业综合开发 粮食 中低产田改造 粮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