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粮食要增产科技是保障


    本报记者 阮蓓 通讯员 赵晓兰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的绵阳市三台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今年全县粮食总产83万吨,亩单产411公斤,均创历史新高。如何利用有限的地理资源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巩固先进县成果,加快建设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丘区经济强县?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三台县委副书记、县长赵飚。

    “三台县以不到绵阳市13%的耕地,养活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还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得益于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赵飚介绍说,三台县已经建立起粮食生产责任机制、激励机制、增产机制、社会化服务机制和经营增效机制等一系列综合长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具体措施有四条:一是抓面积稳总产;二是抓创建促单产;三是全面落实粮食生产补贴政策和各项支农惠民政策,建立完善粮食生产风险基金和灾害政策性保险制度;四是抓优化促效益。

    “粮食要增产,科技是保障。”赵飚说,三台县人均耕地不到一亩,为提高粮食作物产量,特别要注重对粮食生产的科技投入。今年三台县政府通过多方募集资金1.29亿元,建高标准农田、合理优化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加大粮食生产基地建设,集中科技、集中项目、集中政策向示范片倾斜,以“百亩核心攻关到村、千亩展示到镇、万亩示范到片”的高产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实施“百、千、万”科技进村入户增效工程,派出农业技术员开展科技承包,开展技术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强化技术服务,实现了粮油产量持续增长。同时,通过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震损水库除险加固、渠道恢复重建等项目建设,狠抓节水、抗旱设施农业示范点建设,全面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赵飚认为,为巩固粮食生产先进成果,必须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创新方法、载体,加强配套服务,其中,基础生产条件是关键。今年2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到三台视察,首次提出“全域灌溉”的概念,即在全省农耕区基本实现水利灌溉全覆盖。“三台正在积极做规划,争取中央、省上各级水利建设的项目,尤其是渠系配套建设。目前已经争取到全省‘小农水’建设试点县项目,明年开始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赵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十二五”规划,以优质粮油、生猪、蔬菜三个主导产业和麦冬、米枣、油橄榄、藤椒、紫薯五个特色产业的“3+5”发展方向,高举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的旗帜,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丘区经济强县跨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粮食 耕地 传统农业 核心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