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大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刘宝华随口所说的“三来一加”,是宿迁农村这几年特别流行的农民自主创业模式,指的是“来料加工、来样定做、来件装配和农副产品加工”。张油坊村所属的宿豫区,已发展“三来一加”工业企业586家,兴办加工点1500余个,培训农村大龄人员7.8万人,带动了全区近10万人就业,其中形成刺绣、珠绣、地毯、草编、电子和工艺品等加工专业村100余个。

    “不管大钱小钱,有钱就赚;不管活多活少,有活就干”。沭阳县章集社区68岁的农民李士同说,今年,他和老伴在家搞手工活,已经赚了一万多元。由于“三来一加”工业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工艺简单易学、时间安排随机性大、加工地点分散、农民足不出户就可实现就业创收的优点,立即受到广大农民青睐。

    “创业,没有先来后到;创业,不分能耐大小!”沭阳县钱集镇漆圩村葛霞美等100多名大龄妇女,从事足球缝制。每人每天可挣得20多元的加工费。悦来镇组织留守村民从事钩花、穿珠、贴图等来料加工项目,年创产值500多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600多人。据沭阳县劳动部门统计,全县目前拥有“三来一加”项目1095个,销售收入近百亿元,从业人数达18万人,仅木材产业板块上的几个农村乡镇,就有12万人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打工月收入都在1200元以上,有效缓解了这个农村人口超百万大县的人多就业少的难题。

    全民创业带来宿迁速度。据统计,创业文化建设6年来,全市私营企业达到2.9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6.4万户。6年来,宿迁市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加值等多项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2010年底,又一喜讯传来,经过多重指标的综合考评,宿迁荣膺“中国创业之城”称号。

    2011年2月11日下午,江苏省省委书记罗志军参加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宿迁代表团审议时,充分肯定了宿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他说,宿迁的确是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宿迁速度”,展示出后发快进的“宿迁力量”,尤其是干部群众精神振奋,从过去的“我穷我难我不行”转变成“我能我行我成功”,这是宿迁最深刻、最难能可贵的变化。“宿迁精神”的力量在建构中壮大,“宿迁精神”的大旗在传承中高扬。

    一树春风绿万枝。“创业文化进乡村”的春风,吹绿了宿迁广袤的田野。有了先进理念的引导,优惠政策的扶持,党委政府的激励,宿迁城乡人民在创业文化大潮的涌动下,改变着贫穷落后的命运,用大胆而生动的实践,催生出一幕幕乡村物质文化巨变的大戏,创造着精神文化巨美的灿烂未来。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宿迁市市委宣传部提供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政策引导 连续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