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大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第六届宿迁创业文化节开幕,右五为宿迁市委书记缪瑞林。王甫君摄

    生态宿迁绿色家园。

    三台山森林公园。

    在家门口创业收获丰。。

    街头的创业咨询服务街头的创业咨询服务。。

    创业文化进乡村创业文化进乡村。。

    □□本报记者 沈建华 陈兵 通讯员 苏轩 学飞

    11月1日,在这收获的深秋时节,以“全民总动员创业在宿迁”为主题的江苏省宿迁市第六届创业文化节又拉开丰富多彩的帷幕。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行一次的这个吸引了数百万人民关注的文化节,来自乡村的“草根创业者”们成为耀眼的明星,表彰、讲演、交流、竞赛,各种与创业和创业文化有关的思想观点撞击、融合,使大家对创业文化的认识得到升华,一批富有新意、具备可行性的创业创意由此诞生……创业文化节,已经成为宿迁市每年重要的城乡节日之一,成为宿迁546万人民自己的文化大餐。

    用创业文化凝聚起宿迁的精气神

    宿迁提出打造创业文化的目标始于2006年,这不仅在当时的江苏是首创,放诸国内也属率先。

    1996年,在沭阳、宿迁、泗阳、泗洪四个原省级贫困县基础上,成立了地级市宿迁。通过十年的拼搏,宿迁走完打基础、还欠账、蓄后劲的“建市”阶段,开始步入求突破、跨台阶、大发展的“兴市”阶段。

    这时,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觉察到,宿迁要在新的平台上谋求更大突破,在精气神上总是缺少点东西:大多数群众思想意识中“创业元素”的稀少成为影响和阻碍宿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瓶颈。

    当时的宿迁人重义轻利,你说声“够朋友”,他就能替你两肋插刀;你要说让他出去摆个地摊去创业,他想前想后不敢同意。为什么?保障是一个问题,嫌丢人、爱面子才是最主要的。

    宿迁市委、市政府认为,作为经济发展洼地的宿迁,要在新的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得先机,实现追赶

    型、跨越式发展,必须重新审视宿迁本土文化,扬优弃劣,兼收并蓄,融合创新,以开放的文化之魂凝聚发展的强劲动力,努力打造符合宿迁实际、具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不断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2006年5月8日,宿迁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动员大会上提出“创建学习型机关引领宿迁创业文化”,第一次明确表示要建设富有宿迁特色的创业文化。

    8月29日,宿迁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围绕打造核心竞争力,精心培育创业文化。创业文化正式进入市党代会决议,成为全市广大干群的共同奋斗目标。

    当年10月,通过媒体面向全市征集、讨论,宿迁市把“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定位为城市精神。

    2006年12月,宿迁出台《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纲要》,提出宿迁创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有利于创业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明显改善;创业文化作为宿迁主流文化的地位更加突出;体现创业观念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由认理讷言向明理敏行转变,由守业守旧向创业创新转变,由重义轻利向利义并重转变,由大而化之向精心精细转变……”

    同时提出具体实施创业文化建设的“三项工程”: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实施创业引导工程;以提高素质为抓手,实施创业培训工程;以平台建设为重点,实施创业促进工程,推动创业实践。构筑“四个载体”:办好创业论坛,开好创业课堂,建好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搞好创业节庆活动……

    自此,一场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建设创业文化的巨大工程,在8555平方公里的宿迁大地上,开始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

    宿迁对“创业文化”内涵的描述浅显而实用:“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

    如果把经济实力比作一个地区的“骨”和“筋”,那么文化底蕴就是一个地区的“气”和“神”。宿迁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初始阶段,此时,思想观念的转变,精神力量的塑造,比建几座工厂、修几条道路、上几个项目来得更重要更深刻更长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政策引导 连续 定位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