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业大市的精神文化建设工程


    为了构建创业服务“立体平台”,宿迁专门组建创业培训专业机构——宿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宿迁创业文化网,全天候、全方位开展创业服务。

    在宿迁,不仅创业文化会帮助创业潜力人群“开窍”,各种各样的创业服务还会把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宿迁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创业指导服务周、创业培训月、创业者俱乐部、创业互助联盟、服务外包创业者协会等一齐为初始创业、二次创业及创大业者提供多种帮扶服务。“你创业、我服务”已然成风。

    为解决初创业者和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市财政拨出专款设立全民创业基金,用于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贴息和工商登记补贴;在苏北第一个以政府监管、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组建创业培训专业机构

    宿迁市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开通创业服务热线,全方位为创业者释疑解难。

    在宿迁,与创业有关的活动很多,贯穿全年,2月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全民创业培训月活动,7月举办创业指导服务周活动,11月举办宿迁创业文化节活动。同时,还通过举办“创业咨询服务大集市”、“创业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各种活动,为全市各类群体提供宣传教育、政策引导、信息发布等服务。

    在宿迁,“准创业者”们遇到的各种疑问,都能得到专业解答。全市每年都要举办200余场“创办你的企业”讲座,讲座办到每个乡镇,让全市每个想听讲座的群众都能听到。同时发放《宿迁创业文化简明读本》、《宿迁创业指南》、《农村创业实用科技指南》等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教材。新闻媒体同步开设“创业课堂”、“创业之路”、“创业经验大家谈”等主打栏目,面向大众开展创业“普及教育”。

    创业文化建设,激活了大批宿迁人的“创业细胞”;创业行动正在成为江苏省宿迁市广袤平原的社会潮流、财富源泉,不竭涌浪。

    “我们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为建设创业文化加油鼓劲,为创业者保驾护航,以带动更多人加速脱贫致富。”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兰告诉记者。

    全民创业带来“宿迁速度”

    农村群众最现实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市委书记缪瑞林、代市长蓝绍敏等一班人,在基层调研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能够就近创业、就近就业、就近致富。持续不断的创业文化建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在先进理念的引导、优惠政策的扶持、党委政府的激励下,宿迁人追求美好富裕的愿望迅速爆发出来,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一个个不甘现状的弄潮儿满怀创业激情,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成就创业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一名30岁、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除了在家种地、外出打工,还能做什么?宿迁市的农民张海露给出了另一种回答:网上创业。从2008年夏天开始,他利用自家的旧电脑,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拖把平价店,短短两年时间他的网店已达到2个皇冠级别,年销售额达120余万元,成为淘宝网上“拖把王”,一举摘掉贫穷的帽子。

    30出头的周红亮,几年前还是一个上门搞装潢的打工仔,返乡创业,如今成了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的天然干花厂的总经理。一次到德国客户家装潢的偶然经历,催生了他将沭阳老家种植的龙柳枝条晒干后卖到上海的念头……“创业”这两个字,改变了乡村小伙的人生之路。

    “不分男女老少,不问文化高低,不出村口上班,不管风雨赚钱”。这是宿豫区蔡集镇张油坊村支部书记刘宝华总结的顺口溜。

    国庆节后不久,记者来张油坊村采访。正在村子里皮革厂干活的七组村民马月霞介绍说,她今年40岁,“家里有一亩地,老公在东北打工,小孩上初中,家里要人照顾。我就在家门口打工,几百步路,一张煎饼吃不完就到厂子了。工作是计件,拿回家里做也可以,起早带晚,一个月最多能挣1800多元。”36岁的罗霞是皮革厂门卫,家里有5亩多地,丈夫种,她门卫工资每月600元,边当门卫边织地毯,每月又能增加收入三四百元。

    刘宝华介绍说,张油坊村近几年组织村里“三八(妇女)六零(老人)部队”搞“三来一加”,田无闲地,村无闲人,今年估计人均纯收入要达8000元,每年500元的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占了70%。全村1148人,用工50人以上规模的企业8个,50人以下的企业有10多个。村里劳动力输出很少,大部分就地转移,还吸引了周边邻近村组500多人来做加工活计。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群体 政策引导 连续 定位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