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以城市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理念育农民


    □□ 本报记者王景山

    农村什么时候能跟城市一样文明,农民也过上城里人那样的生活?

    盛夏时节,记者随中央新闻采访团来到江苏张家港市采访时看到,该市通过城乡一体文明建设,将中国农民这一世代期盼的梦想变为现实。

    农村实现城镇化

    “我觉得我们这儿的生活比城里人还要好,因为城市里有的社区公共服务、球场等我们这儿都有,可我们这儿的空气与幽静的环境却是城里比不上的。”距市区40公里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阴沙社区青年农民徐卫华,站在挂着“文明新风户”的自家门前说。

    该园区原为国营农场,2004年归张家港市属地管理后,纳入城乡一体文明建设。自2008年正式更名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以来,围绕“江南水乡、田园风光、现代农庄”的发展定位,基础设施与管理服务均按照城市标准在园区7个社区建成了新农村示范点11个,小徐所在的村便是其中之一。

    靠钢铁发家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南丰镇永联村,去年人均收入21586元,老书记吴栋材介绍说,口袋富了的同时还要富脑袋。村里首创的“文明家庭”评比活动,采取家庭和社区小组成员联动奖惩、监督考核的办法,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奖励。如今,全村96%的村民实现了集中居住,96%的耕地实现了集中流转,96%的劳动力实现了就业,96%的农民享受到了比城市居民更优越的福利保障。由村集体投资15亿元建起的现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永联小镇,数十栋富有江南民居传统风格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于小桥流水与绿荫环抱中,已有2800户村民入住。在有3万册藏书、200多种报刊的村图书馆里,学知识查资料的村民与员工络绎不绝;步行街上的农民大戏楼里,村民只要花两元钱的门票,就能喝着茶每天欣赏专业剧团的演出;构思精巧的永联农耕文化园,让游客赞不绝口……永联村提前实现了城镇化。

    据了解,张家港通过连续四次的区划调整,城镇数由26个减至现在的8镇1园区,行政村数从436个减至175个,全市户籍人口90.5万,新市民(外来人口)60万,3.5万农民经营着50万亩耕地,农村城市化率达到65%。

    农民步入市民化

    金港镇德丰社区住有3282户1.2万

    人,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拆迁农民集中居住区,共来自11个村。这个有着98栋住宅楼的社区,绿化率42%,300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可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居家养老等28项内容服务,1.5万平方米的中心休闲广场,200平方米的露天舞台,全天候卫生保洁,24小时保安巡逻……昔日的农民,享受着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社区优质服务。

    (上接第一版)

    在文体活动中心,十几位老年人正随着二胡的伴奏练歌,他们都是社区中老年艺术团成员。61岁的季莲说:“自2007年拆村搬入社区后,我们都参加了城市养老保险,每个月拿645元的养老金,看病有医保。我们这儿倡导‘健康进社区,文明千万家’,我每天早上晨练一个半小时,晚上出来跳舞两个小时,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快乐生活。”

    金港镇现有30个行政村,12个社区,7万多户17万多人口。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很多原来自然村的农民被安置到一个个陌生而全新的安置小区,面临生活方式转变的他们,如何尽快成为市民?镇干部发现,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后的百姓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针对百姓的这一新需求新特点,该镇于2009年全面启动了“健康镇、健康村、健康社区”创建。通过抓全民健康这个切入点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全镇公共文明指数全面提升,让农民变市民,让杂乱变文明。

    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敏彪告诉记者,如今的张家港,即便是在最偏远的农村,也能见到最先进的学校、医院和各项公共设施,城乡一体的科学发展,让人已分不出农民和城里人。

    三大经验创新路

    “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以市民的理念育农民”,这是张家港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的核心。

    1995年,张家港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同年在该市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把该市“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创建特色和发展经验推向了全国;到2005年,张家港荣获全国县级市中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并于2008年再次蝉联,目前正向“三连冠”冲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连续 定位 绿化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