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平谷都市农业提速增效


    通讯员 于雷鸣 刘显春 本报记者 李庆国

    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素有京东绿谷美誉,没错,这就是平谷。近年来,平谷区坚持打造首都生态第一区理念,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用良好的生态资源聚拢绿色产业,实现了产业领跑与生态建设、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

    “十一五”期间,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年均15.6%的增长幅度,位列全市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首。平谷农业总产值年均增幅比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高出约3个百分点,2010年实现果品总收入10.3亿元,成为北京市首个果品收入超10亿元的区县,农民工资性收入增幅达到21.6%,位居全市第一。一系列数字表明,平谷现代农业正在跨入提速增效新时代。

    产业领跑:质量决定数量

    平谷区现有农业人口20.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51.8%,农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为10%。有人曾提出疑问,平谷如何以10%的产值实现51.8%的人口的幸福生活。

    “质量决定数量。”平谷区委书记邱水平给出的答案是,“以工业化发展思路发展农业,大力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朝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源泉。”

    具体来说,平谷大桃产业领跑作用功不可没。作为世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欧互认食品,已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的22万亩平谷大桃享誉海内外,目前在全国30余省市自治区和世界40余个国家、地区均有销售,已形成年产2.8亿公斤、年收入近7亿元的产业规模。

    大桃不但是平谷的精彩名片,更关系到10万桃农的幸福生活。最新数字表明,平谷大桃以占全市50%的面积,实现了全市大桃80%的效益,亩效益超过6400元,人均果品收入达到8000余元,果品总产量、果品收入、人均果品收入连续25年位居全市第一。

    “通过实施果业精品、营销、综合开发三大战略和大桃增甜工程,每个平谷大桃背后都有30余项技术做支撑,其上市时间从每年的3月底可以一直延续到10月中旬,实现了一年三季有鲜桃的果品产业新突破。”平谷区农委主任李福芝说,今年通过开展“百企对百村、百商对百社、百人对百户”等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平谷大桃的销售空间。

    北京一果树专家专门做过一项研究,惊奇地发现平谷大桃在年产量、亩效益与农民增收之间存在着一个“摩尔定律”:即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平谷大桃平均约18个月亩效益增加1000元,农民增收10%。根据这个“摩尔定律”的预测,到2015年,平谷大桃亩效益将由现在的6000多元增长到1万元,带动农民增收的作用将更加明显。

    大桃之外,同样精彩。2010年,平谷新增日光温室、大棚1000亩,建成京东最大的菌类生产基地,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正大300万只蛋鸡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峪口禽业新建4个蛋种鸡基地,自主培育的“京红”、“京粉”两个新品种实现年推广1.2亿只。

    生态立区:环境决定出路

    平谷区位于北京东北部,是京津走廊重要节点,且处环渤海经济圈前沿。这里青山耸翠,绿水潺潺,森林覆盖率为62.7%,居全市首位,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生态立区、生态强区一直是平谷发展的核心理念。“十一五”初期,平谷就在全市率先实施了“环境准入”制度。 

    区长张吉福介绍说:“任何建设项目如达不到环保要求,将被‘一票否决’。”同时,平谷率先编制了《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把生态建设提到规划的高度,这在京郊乃至全国都是创新。

    2009年,平谷提出举全区之力,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国家生态区。2010年,相继通过北京市爱卫会和全国爱卫会专家组的考核验收,向创建国家生态区迈出了扎实一步。

    平谷区投资530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运输、统一消纳农村垃圾的“三统一”处理模式,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村环境。在此基础上,平谷区2009年在全区273个行政村,近8万农户中全面铺开垃圾分类工作,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消纳的机制,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目的。

    生态环境改善后创造了强大的生态效益,为平谷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一系列重量级项目纷纷落户。今年,平谷按照十八弯沟域规划,重点进行沟域内玻璃台风景区、灵芝谷景区等14个项目建设。其中,玻璃台风景区与大象投资集团合作,投资11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改善了旅游观光条件。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增收 正大 台风 产业化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