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妥善应对 精准施策 千方百计保供增收


  ——储备安全。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各地重要物资的储备不足问题,应对疫情等突发事件必须确保储备安全。一是农产品储备。当粮、菜、肉、蛋、奶等农产品的储备低于安全警戒线,出现产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就会使人们产生心理恐慌,会出现抢购风、囤积风,最终酿成社会危机。因此,做好重要农产品的储备工作非常重要。二是农资储备。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尤其是农业的季节性决定了重要生产时节必须要有足够的农资产品与农事活动相匹配,种子、化肥、农药、农机装备要及时在各个生产环节实现供需对接。在遭遇疫情等危机时,农资储备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降低不利影响。三是饲料储备。此次疫情导致养殖户损失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难以及时获得充足饲料,对此同样要做好储备工作。

  ——生产安全。确保渠道安全和储备安全的基础是生产安全。产品运输和储备的前提是要生产得出、生产得好、生产可持续,中央之所以反复强调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尤其重视粮食安全,原因就在于若生产不出、生产不及时、生产不高效,不仅无法应对全国的常态需要,更难以满足突发情况的应急需要,出现问题时,进口贸易的时效性不能掌控。牢牢把中国人的饭碗抓在自己手里,既要碗里常态有粮,也要碗里应急有粮,因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在重要农产品的生产上不能有一丝松懈。2019年非洲猪瘟引发的猪肉短缺问题还在持续,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要求高度关注农产品的生产安全问题,抓牢、抓实、抓好农业生产,确保生产安全。

  ——就业安全。就业稳定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此次疫情发生后,城乡居民就业都受到了短期冲击,有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失业问题。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就业安全问题会更加严重。集中体现在农村居民更加依赖非农就业,更加依赖在非正规部门就业。而这些非正规部门本身受经济社会大环境影响更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相对更弱,易发生受疫情影响而破产的情况,这无疑会对农民就业构成威胁。由于缺乏具有竞争力的职业技能,同时可供农民选择的就业渠道不宽,因此一旦失业,农民在城市继续就业的难度将会提高。在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状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危机状态下提供合理就业保障,双管齐下才能确保就业安全。

  ——收入安全。疫情引发的产业波动传导到就业波动,最终转化为收入问题。同就业类似,城乡居民的收入都会受到疫情影响,但相对于工作类型更为稳定和社会保障更为健全的城市居民而言,农村居民收入问题显然更突出、福利损失也更大。虽然目前尚不能准确估算此次疫情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但毫无疑问,不少养殖户、时令农产品种植户、休闲农业经营户等都遭受重创,经济损失十分惨重,而以外出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家庭也面临着失去经济来源的风险,其背后折射出农民的收入不稳定问题以及保障不健全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更有效地保障农民收入以及全民收入处在安全水准,仍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社会安全。疫情危机短期内主要是流通问题,中期看是生产问题,再往长期发展将演变为社会问题。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层治理能力相对落后:硬件看,医疗卫生、公共设施、道路交通等与城市有较大差距;软件看,村两委的社会治理能力并不能适应日益变化的农村社会需要,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农村应对危机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一旦危机蔓延乡村将形成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特别是由于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滞后造成的危机,持续通过网络平台上的舆情传播加以放大,将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重大的破坏作用,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农村社会危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否则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将无法实现。

  2.出现危机的原因和环境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更加开放,农业的功能、农村的改革、农业的增长方式、农业与外界的联系以及政府对农业的管理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影响农业农村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断增多,由于人们对诱发农业农村危机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认知的局限,农业农村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发展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根据世界发展进程的规律,这个时期在社会发展序列谱上正对应着“非稳定状态”的频发阶段,是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公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严重的时期,往往也是农村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各种矛盾同时存在,交织在一起,如果处理不当,将使农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外出务工 处理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