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行业资讯

妥善应对 精准施策 千方百计保供增收


  ——抓好春耕春播工作。做好春耕备耕,不误农时,强化田间管理,确保全年农业再夺丰收的好基础。重点保障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物资供应运输,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农业企业的复工对接工作,确保春耕备耕期间农资质量可靠、市场稳定、运输顺畅。加强柴油调配储备,全力做好农机备耕,做好人员准备和物资储备。鼓励各村统筹安排,可采用人员分散的方式展开春耕种植。同时,为减少疫病传染可能,应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因此要减少面对面的农技培训,从线下培训转为线上培训。借助网络授课平台、微信、QQ、短信等方式,实行线上辅导,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线上培训,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技能。

  ——稳妥有序推动农民工返程务工。外出务工事关农民生计生活,各地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要做好农民工返程的防疫工作。加强农民工防疫宣传,发挥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等作用,广泛开展应对疫情政策措施宣传讲解,引导农民工科学防控,降低感染和传播风险。引导农民工合理安排返城返岗时间,避免节后盲目外出。加强输出地与输入地有效对接。农民工输出地及时跟踪主要输入地疫情变化,做好主要输入地企业用工、复工、交通、疫情等信息的集中发布。农民工输入地要加强企业用工情况监测,加强有组织对接服务。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部提出的“疫情防控期间地方政府组织的农民工返岗包车可免费通行高速公路”举措,条件允许的地区可由相关部门为农民工群体提供包车服务。

  ——支持企业按时发放农民工工资。通过减免企业房租、降低担保费率、延期缴纳税款、返还失业保险费、增加就业补贴等方式帮扶中小微企业应对疫情、渡过难关。按照国务院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加强对受疫情影响企业的劳动用工指导和服务,促进企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依法依规处理农民工因疫情不能提供正常劳动情况下劳动关系问题。对于因隔离、留观、治疗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导致农民工暂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或退回劳务派遣工。

  2.从远期来看

  ——强化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农业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是防范和应对农业危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加快发展和提高农业各产业是农业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种植业要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产品优进优出、引进来走出去齐头并进。畜牧业要进一步加大生猪生产力度,推进新建猪场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积极带动中小养猪场(户)并重发展,增加猪肉供应。支持畜禽养殖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按订单收购加工,及时有效补足市场供需缺口。

  ——强化农产品供给链建设。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协调产区和销区构建稳定的对接关系。加强主体建设,重点支持三类主体:一是签订长期农产品采购协议、发展订单农业的农产品流通企业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向生产环节、销售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销+产”或“产+销”一体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农产品流通企业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等多种方式形成产销优势互补、风险利益共担共享的股权投资合作企业。加强农产品流通应急绿色通道建设,减少重大危机发生对农产品产地和销地相互衔接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农业保险及风险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弥补生产者的各种风险损失。

  ——强化重要农产品储备能力。做好基本农产品储备工作,在数量上要有保障。同时,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能力建设要和生产能力、产品供应、消费需求相适应,不能简单理解为增加储备量,要综合考虑储存成本、管理成本和社会效益等因素,进行合理地储备机制设计,能够满足出现突发情况时的产品需要。

  ——下决心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制定农民收入增长计划和实施方案,将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约束性指标并确定时间表。充分发挥农业的多重功能,充分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总结推广地方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扩大农民就业门路,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在全国形成劳动力自由流动、自由就业、全面保障的就业制度。制定时间表,杜绝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尽快实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目标。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强化 外出务工 处理 农业生产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