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粗饲料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青贮玉米,开辟了玉米种植的蓝海,为奶业乃至肉业降本增效打开便捷之门。但是,中国青贮玉米产业从无到有,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向生态生长的历程,目前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那么,青贮玉米产业要健康发展,到底难在哪里呢?
需求上不去价格难上来
当前国内玉米六七成的最终用途是饲料,如果种植者种植适应养殖需求的玉米,适应了消费市场,应获得更高收益。但实际情况是,刚刚兴起的青贮玉米产业却叫好不叫座。问题之一就是需求上不去。
先从结果看。调查数据显示,国内奶牛存栏连续5年持续下降,2017年国内奶牛存栏773万头,2018年低于700万头。2018年奶业承受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环保更严,很多养殖场被关闭;饲料、人工成本上升等。
2018年国内乳制品的进口冲击也没有缓解。数据显示,从2011年开始,中国的生鲜乳收购价超过了美国、德国、新西兰,虽然2014年以后有所下降,但差距并没有缩小。2017年,国内和国际生鲜乳收购价分别为3.48元/千克和2.47元/千克,我们价格高出41%。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18年中国生鲜乳产量3075万吨,同比仅增长1.2%。据海关总署统计,2018年共计进口各类乳制品264万吨,同比增加6.7%;折合生鲜乳1600万吨,同比增长8.8%。根据预测,2020年全国奶类消费需求将达6500万~8500万吨,而2018年我们生鲜乳产量只有3075万吨,缺口很大。从2008年到2018年,中国奶类自给率从93.9%降至65.8%。
“现代畜牧业草料是保障。奶牛是草食动物,不能没有粗饲料。奶牛养殖缺了粗饲料,奶牛的健康将面临威胁。没有好的粗饲料,奶牛就不能高产,牛奶的品质就难以达标,更谈不上优质。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已被行业首肯。”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说。
青贮玉米在欧美有100多年历史,发展比较成熟,我国属于初期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的青贮玉米人均面积相当于我们的10~30倍,我们的青贮玉米面积相当于欧美国家的四十分之一。“如果我们存栏奶牛都吃上青贮玉米,需3000万亩。如果1亿多头存栏肉牛和3亿多只存栏肉羊部分享用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还有更大发展空间。”中国种子协会青贮玉米分会会长丁光省、中国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组组长赵久然研究员等专家都对这个产业寄予厚望。
但是,国内牧场普遍对粗饲料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中小牧场,收购青贮玉米只看价格不重视质量。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表示,近40%的奶牛养殖户科学养殖和管理技术不足,面临成本高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这也是优质青贮玉米发展难题的症结:牧场需求很大,但真正用优质青贮玉米的牧场却不多。
而青贮玉米种植有一定门槛。首先是品种方面,有干物质和淀粉含量要求、抗倒和抗病性强、植株高大、籽粒成熟脱水慢等要求;其次是水肥管理和施用农药有要求;再者是必须规模化种植;最后是进行大型机械联合作业等。优质青贮玉米的成本摆在那儿,要求低价质量一定会打折扣。而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即使种植的品种对了、管理没有问题,但三五亩面积无法满足青贮专用机械收割条件。
优质青贮玉米需求上不去,是产业发展遇阻的重要原因。
青贮玉米质量也有待提高
以澳大利亚奶牛饲养为例,一般日粮70%~80%的营养主要靠放牧,剩下才是精饲料谷饲。由于粗饲料占比大,价格贵的精饲料占比低,饲料成本很低。而当前中国规模牧场的硬件设施与美国基本相同,不过,由于青贮玉米质量差距大、添加比例小、奶牛单产水平低很多,生鲜乳成本高很多。
科迪华青贮业务经理史枢卿介绍,在精饲料等各环节配方相同情况下,每头牛日饲喂20~25千克青贮玉米,美国奶牛年均产奶量10~14吨;国内规模牧场9~12吨,一般牧场6~7吨。通常情况下,美国高产奶牛日粮配方粗饲料占45%~65%,全株青贮玉米占到粗饲料的80%,在25~30千克;而当前国内高水平牧场青贮玉米添加量是20~25千克。
为什么国内青贮玉米日粮比例加不上去?根本原因在于内在质量有差别:美国全株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要求35%~40%,淀粉含量30%~35%;国内高水平牧场全株青贮玉米干物质含量普遍在25%~30%,淀粉含量在25%~30%。
国内大型牧场已经认识到这个差距,不少规模牧场通过种养结合、订单收购实现了青贮玉米质量的升级。现代牧业环保和青贮中心主任马记成介绍,现代牧业近几年不断提高青贮玉米日粮比例,从最初的20千克向30千克过渡,目前已达到25千克。“如果实现30千克日粮,每头牛的饲养成本每天可降低3~5元,每千克牛奶成本降低一毛多。提高青贮日粮添加量,对成本降低更明显。”对于中小牧场来说,降低成本要从提升粗饲料质量抓起。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9-03-15/305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