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姑息套包 自毁长城


  “傍名牌”,被化肥、农药行业诟病;在种子行业,“傍名牌”变身为“套包”“套牌”等形式。“市场上哪个品种热销,就有人套包哪个品种。”这是种业人对套包最深恶痛绝之处,也是企业最头疼的问题:一个好品种刚进入市场,很快就被窃取亲本进行扩繁,套包种子紧跟其后进入市场。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套包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套包不仅重创了企业,还极大地削弱了种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实力。“如果姑息套包肆意畅行,何谈提高民族种业竞争力?”山东莱州金海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玮霖感喟。

  造假售假玩“创新”

  价格越高的种子,被假冒的概率越大。卖套包种子,是不少投机者眼中的“暴富产业”。什么是套包种子?伪造某品种种子包装袋,装入假种子销售。

  套包的假种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市场上A品种热销,套包者就以其他X品种种子冒充A品种,往往打一枪换个地方,属低级别的套包;二是以劣质或来源不明的A品种种子套包,套包者颇费了心思和精力,往往披上合法外衣,违法隐蔽性强。

  金海种业市场部经理王超告诉记者,前几年公司被套包最严重的是“金海5号”,由于品种表现稳定,近几年套包又有抬头现象。查获套包金海品牌系列散种子数量较大的案例有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县、日照市五莲县、莱西市等的几起,这些案例中的套包种子都是整车皮运送,数量都在3万公斤以上。还有很多查获数量较少的案例。

  不法企业往往通过盗取正规种子亲本,直接复制或稍作改动后生产,虽然产量、质量稍差,但价格便宜。“前几年有人专门从基地趸种子,一列车或几车皮,到站就有下家接货,分送到村到户,几万几十万元就到手了。本小利大甚至无本万利!”一位业内人士说,东北地区热销的某品种套包种子的净利润达正牌种子的两倍左右。

  自2015年开始,全国构建统一的农作物品种DNA信息数据库及品种身份查询平台,推行品种DNA身份信息标识制度,为快速准确打击品种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依据。同时,全国4000多家企业、3万多个品种、30多万家门店信息纳入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可追溯监管。

  2016年新《种子法》实施,管理部门先后制修订9个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新制度对净化种子市场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近几年种业管理部门对制种环节的监督检查、对品种真实性的严格抽查,震慑了不法企业和个人的造假行为。

  新制度带来种业环境的改观,但套包种子依然在困扰行业和企业。随着物流体系更加快捷、网络销售更方便,新的造假销售渠道在形成,新的造假、售假模式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假冒伪劣种子销售转入“游击战”——挨家挨户推销种子,买种子送礼品,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还有种粮大户和种子销售企业直接到种子生产基地购种,自用或者散装出售,造成合法正规企业合理利润流失。一些地方还盛行一种由“万能袋”包装的种子。“只要买个喷码机,需要什么样的种子,喷上即可”。

  优秀品种的种子一定是“一分价钱一分货”。吴玮霖认为,当前出现新的造假、售假模式,无论哪种,都在利用人的贪便宜心理。从制种到加工,再到包装上市,正规种子生产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种子价格中品种研发费用所占比例不小,有些品种研发成本甚至占种子价格的一半。不法企业盗取复制的品种亲本,不但冲击了合法企业的市场,而且严重侵犯了品种权人的知识产权,是对品种创新的亵渎。

  造假屡禁不止,违法成本低也是根源之一。假劣种子违法事件多发生在县一级。“某经营者卖了50公斤种子,查到是假种子,按《种子法》本该处以几万元罚金,但他只有几间房子,如何执法?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更无从弥补。”某执法人员表示。

  合法企业“伤不起”

  套包种子产销一条龙,一些不法企业披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合法外衣造假。私繁乱制,专门有人通过不正当手段取得亲本,自行生产或委托农户生产;“掏地沟”,以高于被委托制种农户的合同约定价格,从制种农户手中套购种子,制种企业蒙受双重损失——减产赔偿、市场被打乱。

  打假成本高昂,是不少企业宁愿吃哑巴亏的重要原因。“企业成立维权部门负责打假,人员工资加上长时间在外地调查,每年经费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成本太高了。”王超说。不仅如此,单靠企业取证十分困难,而且很多时候不法企业被罚款后继续造假,问题无法解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种子 品种 制种 复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