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肥料业怎么走出去?


2017年,由金正大主导制定的脲醛缓释肥料国际标准正式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面向全球发布,这是金正大继2016年主导制定控释肥料国际标准后的又一重大成果。对此,国内化肥业内这样评价:这些标准的出台不仅填补了世界空白,也为中国肥料企业拥抱“一带一路”铺就了坦途。

早在10年前,贵州瓮福集团就已在海外布局方面有所斩获,拿下了沙特年产能1250万吨磷矿选矿工程项目。从那以后,瓮福的海外布局步伐就没有停歇。在磷矿资源地,比如摩洛哥、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等国,瓮福都在跟踪谋划磷化工项目。目前瓮福在磷化工相关产业链,如氟化工、硅化工、碘回收等领域都具备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未来将以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加快走出去步伐和国际化布局发展。

乘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盐湖股份正在抓紧组织开展刚果(布)年产能120万吨钾肥项目,谋划好中国钾肥走出去的大文章。

调研还发现,灵谷化工、湖北三宁、心连心、云天化等骨干化肥企业同样在走出去方面有所建树。随着国内化肥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倒逼,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快落地和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骨干化肥企业加入到走出去的行列中。业内人士认为,东南亚和非洲人口众多,农业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化肥企业走出去布局“一带一路”商机的先导区。

风险一一浮现

国内化肥业对走向广阔的“一带一路”市场积极性很高,也很看好其发展前景。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看,中国化肥产业和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也有不少深刻的教训,目前还面临着诸多仅凭企业自身还无法化解的矛盾和风险。调研中,目前已经走出去的化肥企业集中反映,深耕国际市场面临着以下几大风险:

一是地缘政治和文化差异。不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局动荡,甚至面临战争、恐怖主义的威胁,这是长期产业投资合作所忌惮和回避的。

二是资金难题。在国外要获得当地政府的资金支持极其困难,企业必须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来支撑项目建设和发展。

三是市场大幅波动。在国外市场,中国企业必须独自面对不可控的市场剧烈震荡。从目前来看,这些问题和风险几乎全部由走出去的企业独自承担。中国政府虽然多次重申,要政策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但目前企业能切实争取获得的政策“红包”还是太少。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存在单打独斗、互相“打架拆台”的现象,既影响了国家利益,也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利益。

这些问题和风险,带来的后果在钾肥行业集中体现。中国钾肥产业走出去已有多年,截至2016年底,中国在北美、东南亚、非洲等地的境外钾矿资源项目有30余个,规划总年产能突破2000万吨,但目前实际建成投产的项目仅有4个,而持续生产项目仅有两个,属于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行动快,见效慢”。究其原因,就在于世界钾肥市场持续萎靡,价格跌至近10年低谷,很多走出去企业扛不住超预期的市场风险,大多因资金不可持续而中止或放弃境外钾肥项目的开发。

两条主线并进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肥料生产国和消费国,肥料产量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化肥业不仅保障了国内农业生产用肥,长期以来也是出口创汇的主力行业之一。业界认为,在当前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出口增长乏力以及化肥产业深受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之苦的背景下,国家从出口、海外投资等相关产业政策上作出调整安排,支持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肥料企业走出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以沿着扩大出口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两条主线展开。

在扩大出口方面,需要国家恢复积极的出口政策,促进肥料出口适度增长,为缓解国内肥料产能结构性过剩矛盾提供辅助作用。在国家积极出口政策的推动下,新世纪以来中国肥料出口逐年快速增长,并在2015年超过俄罗斯,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化肥出口国。但近两年来,国际油气、磷矿石、钾盐等大宗原料价格大跌,国内肥料产业受环保高压、资源税改革、一系列优惠政策取消、出口支持力度弱化等政策因素影响,生产成本刚性上升。这致使中国肥料产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急剧弱化,肥料出口呈大幅持续萎缩之势。2017年1~8月,中国累计出口各种肥料1714万吨,同比继续下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钾肥 品种 施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