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BNW亮相东亚及东南亚土壤学联合会会议


氯化铵是一种优质肥料,由于它易溶于水,不使土地板结,所含氮素更多地呈铵态氮保存在土壤之中,流失少,可使农作物生长更加壮实并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基节纤维化,减少倒伏。氯化铵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可增加氮、磷、钾的有效性。与尿素相比,氯化铵的氮养分含量为26.17%,尿素氮含量为46%,它们之间氮含量相差2倍,但氯化铵的价格却只有尿素的1/3。氯化铵无论从节能、环保还是经济方面,都是值得推广的好肥料。

氯化铵前景广阔

目前,中国副产氮肥出口主要有氯化铵、硫酸铵和氮磷二元复合肥三种形式。硫酸铵是国际肥料市场广为认可的肥料品种,不存在使用方法和产品推广方面的障碍。中国出口的普通硫酸铵和大颗粒硫酸铵,只要在养分含量、颗粒强度等关键指标上与国际上保持一致,价格合适即可以出口。氮磷二元复合肥是近年来中国开发的出口品种,常见的养分配比有16-20-0、20-20-0和14-34-0。这些品种生产时,氯化铵或硫酸铵副产氮肥用量为30%~50%,是间接出口副产氮肥的一种方式。而氯化铵受施肥季节的影响,市场波动很大,迫切需要国际市场进行调节。氯化铵则只有少数国家生产,98%的产能在中国。中国出口肥料级氯化铵也主要集中在降水量较大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

湖北宜化、河南金山、四川和邦、江苏华昌等企业代表通过讨论,一致表示,肥料级氯化铵出口仍有5%的从价关税,而同是环保型副产氮肥的硫酸铵,出口是零关税。国内氮肥供应形势已经有了质的变化,为了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没有固废排放的联碱法纯碱生产,肥料级氯化铵应该取消出口关税。

国际市场对氯化铵需求不断增大。据了解,东南亚主要国家如印度、越南、泰国、菲利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大部分地区气候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灾频发,水土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土壤中的养分大量减少。东南亚地区通过对氯化铵的小面积试用,对氯化铵逐步认可,需求量在逐年增加。

氯化铵“落户”东南亚

目前,整个东南亚的肥料资源相对缺乏,施肥技术比较落后,生产水平不高。据FAO资料,东南亚地区氮肥平均施用量为69.5公斤/公顷(折纯,下同)。其中印度尼西亚为68.8公斤/公顷、马拉西亚为127公斤/公顷、菲律宾为41.5公斤/公顷、越南为158.9公斤/公顷、泰国为74公斤/公顷,有较大增加潜力。

东南亚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橡胶、椰子、蕉麻、油棕、黄麻、茶叶、咖啡、可可、甘蔗茶烟叶、胡椒、绿豆、奎宁,木棉、棕榈油、檀香木、棉花及各种热带水果。特别是水稻、棕榈和橡胶,不仅需要氮,氯也是其必需营养元素。特别适宜氯化铵的施用。另外东南亚是水稻主产区,主要种植国家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种植面积分别为1325万、1212万、749万和435万公顷,但平均单产水平较低,为3~4吨/公顷。橡胶和棕榈在东南亚的种植面积也特别大,为东南亚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棕榈主要种植国家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种植面积分别为550万、425万和64万公顷,其中印度尼西亚产量稍低,它和马来西亚的棕榈油单位产量分别为3.8和4.6吨/公顷。

氯化铵作为肥料在东亚地区有巨大的潜在市场。仅以水稻生产为例,目前平均施氮量为100~200公斤/公顷,折合成25%氯化铵为400~800公斤/公顷。按目前施肥水平,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5国在水稻生产上便约需氮肥折合氯化铵1514万~3028万吨。如果考虑到玉米以及其他经济作物,市场潜力更大。

此外,根据比价关系,中国氯化铵目前是全球单位重量氮素价格最低的大宗肥料品种。东南亚多数国家经济比较落后,等养分含量的氯化铵售价比尿素要便宜得多,科学使用含氯化肥可以降低农业用肥成本。因此,氯化铵比较适合于东南亚国家施用。

但东南亚国家土壤、气候以及农作物生长与中国有较大差异,要大面积推广应用氯化铵肥料必须首先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开展严格的肥料施用试验,获得氯化铵安全施用的必要技术参数。以便更好地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氯化铵 氮肥 水稻 化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