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BNW亮相东亚及东南亚土壤学联合会会议


□实习记者徐久凯

9月19日,第十二届东亚及东南亚土壤学联合会会议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召开。中国副产氮肥工作组(BNW)相关负责人及成员企业代表应邀参加此次会议,中国副产氮肥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此次大会的焦点之一。

BNW是中国纯碱工业协会与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发起成立的专门工作组,致力于推广氯化铵、硫酸铵等副产氮肥以及以副产氮肥为原料生产的复合肥,其倡导“科学施肥+经济施肥”的理念,备受本次大会专家的关注。中国纯碱工业协会理事长、BNW负责人王锡岭在专题报告中指出,氯化铵、硫酸铵等副产氮肥在中国已经推广使用多年,以副产氮肥为主要氮源生产的复混肥料已被广泛应用;随着联碱工业和脱硫等环保工艺副产氮肥产量的不断增加,中国需要将副产氮肥推向国际。

“一带一路”带来合作机遇

“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多为农业国家,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需求量较大。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因受经济条件、装备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化肥生产不能自给,氮肥、磷复肥和钾肥大多依赖进口,为中国解决化肥产能过剩带来了机遇。中国的副产氮肥和以副产氮肥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复合肥,具有高性价比的优势,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运输费用也比较低。

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氯化铵和以氯化铵为主要氮肥原料的复合肥没有充分的认知。一些国家的肥料手册或肥料目录中还没有这种肥料,很多农民没有用过这类肥料,很多复合肥生产商还不会大量使用氯化铵生产中高浓度复合肥。而中国已经消费了1.4亿~1.5亿吨氯化铵,国外市场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另外,中国在工程建设、生产装备制造和生产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中国在化工工程建设和工艺技术方面,在氮肥、磷复肥和钾肥生产领域均有“走出去”的实力和经验。中国耕地土壤类型丰富、作物种类繁多,农业技术研究专业化程度高,已经形成了科研、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科技队伍。所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产能合作、技术合作上均具有较大潜力和空间。

“谈氯色变”应烟消云散

据之前研究,含氯化肥的施用使土壤中的氯离子大大增多,过多的氯是否会对作物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产生不良影响?

农科部门与多家联碱企业联合开展了氯化铵农业应用研究,对31种作物的耐氯能力划分为安全浓度和临界浓度,并依据耐氯临界浓度划分成强耐氯作物、中等耐氯作物和弱耐氯作物。改变了所谓“忌氯作物”的传统概念,提出了含氯化肥的科学施肥技术。

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董元华研究员介绍,通过对粮、棉、麻、油、糖料、果树、蔬菜等作物进行多点田间试验和定位监测,结果除果树外,施用氯化铵的肥效与无氯化肥相当,在水稻和多数蔬菜上还稍好,适量合理施用对作物品质无不良影响。农业技术人员通过对中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甘蔗、胡麻、蔬菜(黄瓜、菜花、甘兰、青萝卜、茄子、蕃茄、豆角、凉薯、小油菜、大白菜)进行肥效试验,结果施用氯化铵和尿素(或硫铵或尿素硫酸钾)的肥效相当,其中水稻和极大部分蔬菜还好于无氯化肥。对水稻、小麦、玉米以及多种蔬菜连续5~10年施用氯化铵,即使在西北(水浇地春小麦),也尚未发现肥效有下降的趋势。但氯化铵不宜施用于薯类、烟草等作物,在烟草施用,会使烟叶燃烧性降低,影响品质。另外,氯化铵适用于酸性土壤和石灰性土壤,不宜用于盐碱地,

氯化铵是联碱生产企业生产的一种副产品,1980~2014年,中国联碱行业已经生产了1.5亿吨氯化铵。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国氯化铵肥料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1700万吨,2014年全年实际产量为1250万吨。其中,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能190万吨;河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能170万吨;四川和邦股份有限公司产能110万吨;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能70万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氯化铵 氮肥 水稻 化肥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