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征途正未有穷期


□本报记者王洋 通讯员常琳伟

实干兴企

东明县是黄河入鲁第一县,盛产绿色环保西瓜、小麦、玉米、大豆等农副产品,是全国唯一的县级“中国西瓜之乡”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1998年,在家乡务农的王红亮看到化肥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便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多方筹集资金20万元,挂牌成立了“红亮化肥经营部”,主要经销化肥兼少量农药。

从那时起,王红亮开始在化肥生意场上摸爬滚打,苦心经营十余载,凭借灵活的经营头脑和诚实待人的品德,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化肥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王红亮认为,华粮集团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得益于“真抓实干”四个字。他说:“正是靠这股劲头,我们赢得了供应商、经销商和农民的认可,在农资市场上抢占了一席之地;正是靠这股劲头,我们赢得了政府和社会的信任,在资本市场上抢占了一席之地,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农业的发展,对农资产品和农化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批走在行业发展前列的农资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山东华粮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红亮近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农资行业正处于爬坡阶段,在多方力量作用下,行业内的企业呈差异化发展趋势。现在,山东华粮集团已具备良好的市场和客户基础,正在积极打造自身竞争优势,以夯实企业未来发展根基。

《农资导报》:今年以来,山东华粮集团在多地开展了“中华粮王”大赛,这是怎样一个活动?

王红亮:“中华粮王”大赛是华粮集团联合《农资导报》开展的一项公益活动。今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职业农民,“中华粮王”大赛的举办正好顺应了这一政策和农业发展新潮流。我们要组织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培育职业农民和发展粮食生产助力。

通过几年的不断努力,华粮集团已经完成营销队伍组建、营销体系战略规划、省内市场销售渠道开发等项工作,整个集团的生产、营销等已完全进入正轨。集团发展的头十年赶上了中国农资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期间农资贸易的版图延伸到中国这个农业种植大国的每个角落,作为贯穿上下游的经销商群体和一批代表性企业脱颖而出。而未来的十年将是农资经销领域洗牌的十年,这个阶段农资行业关注的重点是产品变革和流通服务,华粮集团将从传统商贸企业经战略重组整合为一家综合性农资集团,构建起“贸易、实业、服务”三大产业运作格局。

今年举办的“中华粮王”大赛,显示出华粮集团的发展定位,标志着进入战略性发展期的华粮集团与经销商群体加强合作的开始。在“中华粮王”大赛活动中,华粮集团邀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大等单位的农业专家从作物生长初期直接跟踪到作物收获,联合对农户进行种植全程指导。作为一家农资企业,华粮集团联合《农资导报》举办“中华粮王”大赛也是企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一次践行责任的活动。

《农资导报》:面对竞争激烈的行业发展形势,山东华粮集团如何评估自己?

王红亮:进入传统肥料生产领域需要大原料、大资金和大视野,因此,华粮集团选择生物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新型肥料为突破口,已初步形成肥料生产与上下游综合贸易、服务相配套的经营格局。

现在,我们正在对上述业务进行整合、充实和提高,以便摸索出一种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的发展模式,走一条面向农业生产的现代产业服务之路。这种模式将贯穿华粮集团产业链上的所有节点,实现打通集团生产上下游产业链的目标,进而建立起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我们提出将“高科技产品战略、高品质产品战略、高绩效团队战略、高声誉品牌战略”的“四高”战略全面导入集团发展中来,而“高标准、高起点、高目标”的“三高”战略则是华粮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化肥 玉米 小麦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