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2015磷复肥痛点在哪儿?


□本报记者吕海波

编者按 中医有“通则不痛,通则不痛”的说法。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经络就像一个城市中的交通网。它纵横交错,遍布全身,一旦某处经络不通,就会如交通拥堵、水管堵塞一样,招致诸多麻烦。中医建议:用最简单的方法找到自己经络的堵塞点、用最容易操作的手法进行疏通,可及时发现、清除健康隐患。

人体如此,产业也如此。磷复肥行业中的每一家企业都有各自的痛处,也都在探索解痛。在每家企业的找痛与解痛中,行业才会更健康有序地发展。

今年一季度磷复肥行业盈利水平同比现好,但企业面临的压力仍在加重。最直接的压力来自于化肥市场化改革的提速,“三大改变”将直接提高厂家运营成本:今年元月铁路运价调整中取消化肥、磷矿石优惠运价;4月19日发布的“下调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中明确提出要逐步取消化肥电价优惠;化肥恢复征收增值税改革也迫在眼前。有国内龙头磷复肥企业负责人认为,以上三座大山接踵而来,磷肥企业将面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压力。

在压力之下,磷复肥行业的问题就演化成了三大痛点。5月7日,中国磷复肥行业年会在四川成都举行。

产能过剩 隐隐作痛

磷复肥产能过剩的问题年年谈,今年仍是行业隐痛。

郑州大学能源与化工学院副院长汤建伟认为,国内磷复肥产业产能过剩仍在制约行业发展,“一铵、二铵产能均远远超过国内需求,导致企业库存大幅增长,利润普遍下滑,严重影响行业健康发展。”更令人担忧的是,国内磷复肥产能仍有继续增大的迹象,贵州、四川、湖北等省在建磷铵产能83万吨,规划产能超过200万吨。

云南是产量增长的一个缩影。云南二铵产量在连增3年后,去年略有下滑。一铵产量连续4年增加。2014年磷肥总量超过480万吨(折纯),创历史新高。

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周竹叶给出的数据更加指明了这一痛点。过去一年磷肥产业运行较为困难,产能过剩是根源,而出口政策的宽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过剩矛盾。

据介绍,去年磷复肥出口大增,同比增幅达59%,国内总产量的23.8%靠出口消化,其中二铵占世界贸易量的1/4强。即便出口量大幅增加,磷铵装置开工率仍处于80%以下,国内市场自给率达到了128%。

更为尴尬的是,由于严重供大于求,市场竞争白热化,去年大部分企业在产量、销售收入双增长的同时,利润反而呈现下降的态势,生产基础肥料的大型企业肥料板块基本都亏损。行业全年实现利润同比增1.5%,增幅低于产值增长速度,主营业务利润率仅为4.04%,低于上年水平。

周竹叶表示,去年只有部分改扩建项目投产,原计划上马的项目也推迟建设进度,一些无法生存的企业也加速了退出的步伐。同时他坦承:尽管近两年来产能扩张的趋势有所减缓,但供大于求的态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

一方面是磷肥产能过剩,供大于求态势难以扭转;另一方,磷肥用量已进入平台期,难以上涨。周竹叶特别提醒行业注意化肥“零增长”国策。农业部已于2月份发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周竹叶认为,这必将对化肥全行业、生产企业产生重要影响。

产能及产量的后续增长主要得靠出口来消化,而国外产能增加,全球竞争加剧也给国内缓解过剩施加压力。数据显示:沙特、摩洛哥等国生产的磷复肥主要面向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出口,摩洛哥年产量已达300万吨,今年年底将再增加100万吨,2020年将形成600万吨产能。

对此,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行业内一些无法生存的企业已加速退出步伐,扶持先进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仍将是未来几年磷肥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基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石膏 磷肥 化肥 连续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