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一个“牛”肥的诞生


现场合影

江苏中东董事长刘敖根(左二)与示范户田进达成供肥意向

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专家蒙美莲(左)在指导测产

测产称量现场

□本报记者 黄志坚

上午,增产24.4%;下午,增产46%。两个示范点现场报出测产结果时,刘敖根不禁开怀大笑。“看来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去年我们做了两亩地的试验,比农民传统用的进口肥增产近40%。根据以往的经验,‘绿聚能’复合肥在低肥力水平地区增产幅度为30%~40%,高肥力的为20%~30%,今天的结果还比较吻合。”在刘敖根爽朗的笑声中,大家感受到他对“绿聚能”充满信心。

9月10日,由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绿聚能”马铃薯田间观摩会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和中旗举行。目前正值马铃薯收获季节,两个示范点的现场测产结果表明,使用中东“绿聚能”肥料的马铃薯比农民传统用的进口肥分别增产24.4%和46%,效果非常明显。来自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内蒙古农业大学、江苏中东等单位的专家代表出席了活动。

有科学代表性的结果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素有“中国薯都”的美誉,当地农民种植水平非常高,并且习惯用进口肥。因为每年只种一季作物,所以农民在用肥上非常谨慎。而这次观摩会“绿聚能”的试验面积也只有30亩,对照就是农民传统使用的进口肥。据了解,为了全面收集马铃薯整个生育期的试验示范数据,江苏中东派了8个业务员常驻当地,其中一个小伙已经5个月没有回家了。

为了保证测产结果真实可靠,这次田间观摩会特地邀请了内蒙古农业大学马铃薯专家蒙美莲教授和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林先贵作为指导专家进行测产。测产方法为:试验示范的两个处理均通过样方测产,每个样方为两行5米,即面积为9平方米,共5个重复。每个测产样方均由蒙美莲教授选定,计算株数、结果量、挑选3两以上的商品薯、计算商品率、现场称重,每一步都非常仔细严谨。上午在察哈尔右翼中旗,28个工作人员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第一个示范田的结果终于出来了。蒙美莲教授宣布:“本次测产结果为,农民传统用肥的产量为3579公斤/亩,‘绿聚能’的为4454公斤/亩,增产率为24.4%。”

试验示范能够增产20%以上,已经让与会人员称赞不已。没想到下午在察哈尔右翼后旗种植大户白云峰的地里,同样测产方法,农民传统用肥为3355公斤/亩,“绿聚能”为4900公斤/亩,增产率高达46%。

有内涵的“绿聚能”

“绿聚能”是江苏中东化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积累十几年的经验研究出来的新型肥料产品,自2012年投入市场以来,试验示范点已遍布全国,获得了种植大户的广泛肯定。“绿聚能”的特点概括来说就是“全、特、专”。“全”是指养分全面,不仅含有大量元素氮磷钾,还含有中微量元素,保证作物均衡地吸收营养。“特”是指肥料里面含有的特殊物质———有机活性提取物,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降低脲酶和硝化酶活性,延长肥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绿聚能”还含有生态螯合剂,能够活化土壤中固定的养分,减轻土壤重金属危害。“专”就是江苏中东化肥会针对全国不同地区进行测土配肥,调整大中微量元素的养分配比,让作物吸收更有针对性。“‘绿聚能’在旱作栽培上增产效果更显著,它的主要机理就是提高叶片的光合效率。”林先贵说。

内蒙古地区的马铃薯都以“圈”计算,每个喷灌圈覆盖面积为500亩。今年,示范农户田进从自己三个圈的马铃薯中挑出30亩进行“绿聚能”对比试验,结果出乎他的意料。“‘绿聚能’不但每吨要比进口肥料便宜近600元,而且施用后马铃薯苗期早发,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叶片厚绿发黑。更重要的是,收获时叶片保绿性好,不早衰,有利于后期持续灌浆,至少晚收7天。按现在价格来算,每晚收一天,亩增产60斤,一个圈能增收1.8万元。我们现在已经预订了明年一个圈的‘绿聚能’。”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马铃薯 样方 化肥 微量元素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