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9日下午,第十四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的重头戏之一———化肥行业政策专题报告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重心。在粮食生产“十连丰”的背后,农业面源污染、生态环境压力等问题凸显,而这些与化肥行业休戚相关。
专家提出,正在酝酿中的粮食安全新战略,将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可持续能力的建设,这就要求化肥行业必须积极参与到科学施肥的行动当中,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减量增效的产业转型目标。而化肥行业自身,受宏观经济增速趋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近些年一直呈现不景气的状态,特别是今年全行业亏损面加大。
面对新形势,我们一方面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寻求更科学的市场调控手段。在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透露的关税调整信息无疑是当天的最大亮点。
据介绍,2014年化肥出口旺季关税有望大幅下调,淡季磷肥出口关税也或将适度下调。必须指出,出口窗口期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了国内企业参与国际谈判的主动性,此次调低旺季税率将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缓解国内供求失衡的矛盾。
近十年,我们取得粮食产量“十连增”、农民收入“十连快”的成绩,在让人备感振奋的同时,也出现了隐忧。去年粮食进口出现较快增长,谷类(含玉米、小麦和水稻)进口总量达到1400万吨,是新世纪以来最多的一个年份。如果将5800多万吨进口大豆计入,去年粮食自给率只有87%,低于95%的政策设定目标。国内相关人士心存忧虑:为什么在连年丰收的情况下,我们还要进口粮食?长期坚持的立足国内的粮食战略是否符合人多地少的国情?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粮食自给率低于95%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安全。实际上,95%的粮食自给率提法是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出席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二次世界首脑峰会时发出的倡导,意在解决粮食问题,归根结底要靠自身努力。同时,中国在粮食统计口径上与其他国家不同,我们将三大谷物、大豆、薯类均纳入粮食范围,而中国进口大豆主要用于榨油,所以,将5800万吨进口大豆计入粮食自给率范畴并不恰当。而且,从发达国家经验看,随着经济发展和食品消费水平变化,主粮消费会逐步减少,粮食自给率也会下降。
总之,95%不能作为衡量粮食安全的指标。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粮食安全的定义,一个国家只要有满足全部人口3个月消费的粮食库存就可认定是安全的。据此,中国粮食安全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其实,在粮食问题上,我们的真正矛盾有三个:一是供给结构矛盾远大于总量矛盾。尽管三大谷物库存已经超过了粮食安全的最低水准,但我们仍在追求增产,增加的粮食带来了收购和储运困难,引起价格倒挂等,而与此同时,我们缺少的品种却生产不出来。
二是粮食生产能力可持续性面临挑
战。粮食“十连增”不仅没有缓解粮食供给的结构性矛盾,还带来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摆脱石油农业,德、法等国化肥用量在过去降低三分之一,而单产提高50%。中国单产近些年虽然提高56%,化肥用量却增加225%。我们以占世界8%的耕地使用了占世界33%的化肥,生产的粮食只占世界的20%。粮食生产的化肥依赖正在将农业逼上绝路,导致耕地质量下降。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有18%~20%的耕地受到化肥过量使用的污染。依靠化肥实现粮食的线性增长不应成为粮食安全战略的基本内涵,我们要留一点良田给子孙后代。
三是没有形成稳定安全的全球供给体系。目前中国土地资源自给率只有80%,能满足国内90%的谷物油料消费,还有10%需进口。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认为要重建农产品安全边界:第一个是产品边界,不能什么都保,重点是保障主粮供给,其他可以放开;第二个是资源边界,原来我们一直强调自给,在新的粮食安全战略下,我们要把农业生产从国内拓展到周边地区,甚至南美和北美;第三个是市场边界,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不能仅靠国内市场;第四个是历史边界,发展粮食生产要考虑到子孙后代。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11-15/333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