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季度以来,多地天然气价格即将上涨的传言愈演愈烈,这不仅牵动着民众的神经,更让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气头企业紧张不已,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而正因如此,也让气改煤成了行业内近来的热点。
为什么要改――
“不改煤就死了”
“天然气涨价的消息不是今年才有的,都传了好多年了,也涨了一些,其实还不如一下涨到位,让气头企业下定决心改煤。”说这话的是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化肥处高工李志坚。他告诉记者,近些年,天然气的紧缺和涨价让气头企业苦不堪言,比如四川的结构气价,供给化肥企业原来是0.98元/立方米,现在是1.34元/立方米,涨幅很大,企业的利润被压缩到很小。
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也有此同感。他向记者说:“去年至今,我们对全国60万吨/年以上甲醇企业的经营状况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由于煤价下跌,气价上涨,除榆天化等极少数企业微利不亏外,绝大多数气头企业连续亏损,而大多数煤头企业则略有盈利。如果今年乃至今后天然气价格再度上涨,气头化工企业将面临大面积减产停产,甚至关闭的风险。”
“但我觉得价格还不是主要问题,对于气头企业来说,供气短缺才是大问题。”李志坚直言不讳。
的确,对于气头企业来说,随着每年冬天寒潮如期而至的还有气荒。据记者了解,尽管现在这些气头企业都尽量将检修、培训等计划安排在气荒时节,但每年漫长的停产期还是让这些企业无奈。
李志坚告诉记者,如果天然气的供应能够保持平稳充足的话,气头企业还是有利润可图的,就没有必要改成以煤为原料,因为这样投资大,上项目流程长,风险也高。但现在很多气头企业每年只能开工七八个月,加上化肥市场低迷,压力也就倍增。所以现在有些气头企业的天然气生产化肥装置就是开一天算一天。
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企业认为,由于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供应紧缺和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甚至会更加严峻。
中海石油天野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气改煤项目常务副总经理武利平就有这样的想法。他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进口天然气和国内天然气价格严重倒挂,长期来看,国内天然气价格面临着较大的上涨压力。
一位气头企业的负责人也指出,由于煤炭行业已经终结10年景气期,正步入漫长的低迷期,后期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甚至还可能下跌。但中国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4.6%(仅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5),且天然气用户还在逐年增长的现状,决定了无论国际天然气价格如何变化,国内天然气价格中长期上涨的格局都不会改变。因此,从中长期看,煤头企业的优势将好于气头企业。
而就在前不久,刚刚履新中石油董事长的周吉平首次公开露面中就谈到中石油计划今年能供应天然气1070亿立方米,但是社会需求达到了1150亿立方米,缺口达到80亿立方米。尽管中石油每年天然气的供应能力增加13%~14%,但需求增长超过30%,今后仍然会增加更多,导致供应持续紧张的局面。
作为印证的是,4月作为传统的天然气消费淡季,却出现了淡季不淡的特点,强劲需求促成了更多的天然气进口。海关数据显示,4月我国进口液化天然气为2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8%,环比增长24%;管道气进口量2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17%。
“所以说,照着这趋势,不改煤就只有等死了。”李志坚说。
改后效益怎么样――
“当前综合成本相差无几”
尽管在一些气头企业眼中,改变生产原料是迟早的事情,但就已投产的企业来说,他们是否受益挣钱呢?记者找到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53万吨/年气头甲醇装置所用天然气为1.35元/立方米,煤头新甲醇装置因自配煤矿尚未投用,外购煤到厂价约400元/吨。表面看,煤头甲醇占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由于财务及设备折旧费用很高,在目前情况下,煤头装置投产并实现稳定运行情况下,两者的综合成本相差无几,优劣难分。但只要公司自建的煤矿投用,或天然气价格再度上涨,煤头装置竞争力必然优于气头。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2/2013-06-17/33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