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去年狂涨今年猛跌 后市需求能否回升



    在需求减少的同时,国内的尿素产量却在增加。据统计2012年我国新增尿素产能为644万吨,截至到12月底,尿素产能7130万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1~2月国内尿素实物产量为1048.8万吨,同比增长2.8%。而且进入3月以来,国内西南、西北地区的天然气供应相继恢复正常,新疆、甘肃、四川等地的气头尿素企业开工率有了明显提高。到3月底,国内尿素行业开工率几乎达到90%。照此推算,一季度国内尿素总产量将超1700万吨。
    这个春天,国内尿素市场供需矛盾已经十分突出,国际市场的不给力可以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一个厂家开始降价,之前的平稳行情再难维持。
    供应过剩问题同样存在于国际尿素市场。据IFA统计,2012年全球尿素产能将达到1.96亿吨,肥料用尿素消费量将达到1.44亿吨,工业用尿素消费量将接近1970万吨。2013年全球新增尿素产能850万吨,总产能将达到2亿吨,增幅为4.4%。加之因天气原因,美国、欧洲西北部和泰国尿素采购推迟;印度因国内库存充裕,推迟尿素采购。需求不足,造成国际部分尿素厂家库存承压。国际尿素价格缓慢下跌,为原本被看好的出口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这个春天,旱区用肥量减少,东部粮食主产区的用肥时间也被分散、拉长。加之一季度的铁运情况并不理想。以山西为例,山西厂家因坐拥煤炭资源,近几年产能扩张极快,因此对于外运的需求也在增大。而其销售目的地主要是通过火车运往东三省,或通过汽车销往河南。今年春运期间,因为铁路劳动力欠缺,导致装卸成为常态性问题,山西厂家不得不将外销主战场几乎全部转移至河南市场。其实这个问题在去年出口期的时候已经有所暴露,可能今年厂家集港也难一帆风顺。
    内忧外患  提前集港
    市场启动  喜忧参半
    二季度,国内即将进入每年最大的用肥季,但目前流通企业的心态过于消极,使得夏季备肥市场迟迟无法顺利启动,国内尿素持续走跌。而厂家提前完成巨量集港,存在巨大风险。
    分析二季度国内市场,主要存在以下3点利好因素:
    第一,农业需求属于刚性需求,这将使得夏季用肥量得到保证。眼下,东北地区即将进入用肥季节,同时,北方夏玉米和南方中稻种植带的备肥市场也陆续启动。
    第二,复合肥厂采购增加,带动尿素市场需求回暖。去年4月开始复合肥厂的集中大量采购,造成尿素价格于5月份达到全年最高点。这轮行情对于大多数业内人士可能依然历历在目,虽然今年行情无法复制去年的,但是当复合肥厂采购需求放大之时,便是尿素行情企稳之时。
    第三,关税政策放松,利好出口市场。众所周知,今年尿素出口政策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调整,若以目前国际小颗粒尿素的主流离岸价350美元计算,汇率以6.2计,厂家出口的出厂价仍在2000元上下,略高于目前华北市场的主流价格。出口成本下降后,将进一步拉高厂家出口积极性。到4月中下旬,国内港口尿素库存总量已经达到150万吨。
    在国内需求即将回升、尿素行情有望反弹之时,市场同时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
    第一,流通环节心态消极。今年冬储以来,备货群体就以大型农资流通企业和大经销商为主,零售商和农民基本上要等到临近用肥时才开始拿货。但是春季市场却再次寒了经销商的心。“做了就是错,不如不做。”这种心态代表了一大部分经销商,那么在这种消极心态的作用下,今年夏季备肥市场将可能被大大推迟。
    第二,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从去年7月以来,国际尿素行情持续疲软,尤日内、波罗的海小颗粒尿素离岸价始终在400美元上下波动。今年4月以来,国际尿素再次放量下跌,目前国际主流离岸价已跌破350美元。虽然4月中旬印度重回国际市场后,有望促使国际市场回稳。但是当7月份中国尿素进入国际市场,将使原本已经失衡的国际尿素供需市场供应过剩加剧。
    第三,国内产量增加,市场压力增大。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投产,以及西南气头企业生产陆续恢复,目前我国尿素日产量约在19万吨,去年同期这一数量为17万吨左右。尿素供应不断增长,但是国内需求却是一定的,那么多余的尿素就要尽量出口外海市场。去年的尿素出口量已经在700万吨,难道今年还能再增加个500万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尿素 化肥 墒情 数据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