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国际农业新闻

武四海:自强不息一君子


□本报记者吴俊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近日由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武四海传记《拒绝屈服》一书中,序作者———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以如此的笔触写道:“武四海先生的经历和中阿公司的历程印证了我们国家的变革和发展,这种面对困难和压力,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斗志和精神,是需要我们弘扬的。”

武四海,一位曾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学者,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简称中阿公司)鼎盛期的掌舵人,国际肥料工业协会(英文缩写IFA)前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两会上的“进谏者”……事实上,对他的定义是困难的,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多重角色背后,折射的是一颗永不懈怠的灵魂,当然,还有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永不言弃:在中阿的激情岁月

在阅读了《拒绝屈服》后,作为当年的化工部部长和同一段历史的见证人,顾秀莲深情地说道:它使我回忆起 “南南合作”典范———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成长发展的那段岁月。

是的,如果将人生比喻成一座重重叠叠的山峰,对武四海而言,中阿的日子无疑是其中最为挺拔的峰顶之一。1988年,原本潜心科研的武四海进入中阿,由“儒”入“商”,在这里他将度过波澜起伏的20年,并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合资企业送上康庄大道。

作为中国、突尼斯和科威特三国合作的结晶,中阿公司是政治和经济联姻的特殊产物。但这个项目从1985年奠基开工到1991年竣工投产,期间波折不断,到1992年底,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为了呵护这朵“南南合作”之花继续绽放,中方决定全面接管,周期为15年。

就在中方接管的第二年,中阿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武四海临危受命走上前台,从原来的一名副厂长擢升为公司总经理。经过大刀阔斧的改制改革,到1994年,中阿终于首次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盈利2962万元。

就在武四海稍稍缓口气的时候,未料新的危机袭来。1994年,国家出台新税制,按照规定,中阿必须上交2880万元增值税,此前中阿应享受的三元复合肥产品和进口磷酸的免税政策取消。武四海很清楚,如果执行新规,资产负债比已远超100%的中阿公司的资金链将立马断裂,企业势必关门。

在危亡存于一线的时刻,武四海的倔劲上来了,因为他坚信:对中阿而言,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国家适度扶持,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发展壮大,为农业贡献优质化肥;一方面也可以为国家培养一个稳定的税源。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原化工部和河北省政府支持下,他将中阿的燃眉之急向国务院多个部门做了汇报,多方奔走,最终在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副总理朱镕基的直接关怀下,免税问题顺利解决。更重要的是,经过中阿这一风波,相关部门考虑到化肥产业的特殊性,从此将复合肥免增值税政策扩大至全行业。在中阿,武四海经历的危机大大小小不计其数。2003年阴云再次降临,而这次的强度丝毫不亚于前次免税风波。在武四海的传记中,作者冠以极具冲击力的字眼“风暴”。

2003年,鉴于不断加剧的反恐形势,国务院出台了禁止农用硝酸铵生产、销售和铁路运输的政策。硝酸铵是中阿公司的重要原料,“禁硝令”一出,中阿又被推向了风口浪尖。在考虑了诸多替代方案后,武四海认定这一次还得争取国家支持,否则公司将难以维系。成功属于有坚守的人。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原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原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和原驻突尼斯大使谢邦定的关心下,武四海终于拿到了商务部的特许进口批复。

多年以后,在回忆这段往事时,武四海平静地叙述道:这两件事都是在别人眼里机会为零的情况下做成的,可谓是顶着上的。直面挑战是武四海一贯的性格。

在磷复肥行业,武四海另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贡献在于国产复合肥的推广上。中阿复合肥面世之初,无论是行业还是中国农民对这一新事物都不太接受。武四海看中了这一产品的未来前景,利用一切机会宣传复合肥的优越性,在为中阿的拳头产品“撒可富”打开一片市场的同时,也为中国复合肥的推广应用做了开拓性的探索。尤其令业内印象深刻的是,在最初的几届国产高浓度磷复肥产销会上,中阿公司阵容豪华的产品宣传车方阵,成了展会上最为亮丽的风景。从此这一做法在行业蔚然成风,复合肥产品逐渐深入人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化肥 施肥 总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